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用“制度神器”破解“官赖”困局
发布时间:2014/8/12 8:26:07 | 人感兴趣

  记者近日在广西、广东、山东等地采访了解到,一些地方政府采取施工方垫资、BT项目、合资建设等方式,进行市政和基础设施建设,但因财力困难等原因拖欠施工方债务,造成部分施工方陷入困境,这些“政府债主”多次讨债未果,不得不借高利贷支付农民工工资和债务利息,有的不堪重负濒临破产,有的甚至轻生自杀。(8月6日《经济参考报》)

  近年,地方债负面效应呈现扩大化趋势。据国家审计署公布,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和担保责任的债务规模为人民币20.69万亿元,与2010年底的10.7万亿元相比,增加了93%。其中,平台贷款在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中占比40%左右。无论是民营企业主还是融资平台,成为“政府债主”,大抵是对政府信用和财政资金有信心,但“新官不理旧债”、“躲猫猫”等“官赖”行为不但让政府信用破产,也直接导致工程方破产、融资方坏账。

  众所周知,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基石,政府诚信很大程度上又表现为官员诚信。近年来,各级政府都大力倡导诚信建设,都看到不讲诚信对当地形象和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上梁不正下梁歪,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了。可想而知,如果官员不严格守信,民众又该如何呢?

  杜绝“官赖”还是要靠政府本身,但是需要一个在身份上更为超脱在级别上也更高的机构来处理。对于地方领导实行终身追责,谁借债谁还债,在地方领导离任之前先要对地方账目来一次大清理。账目理清楚之前搁置人员交流,如果所欠账目特别巨大,退休的要延迟,交流的要停止,升迁的更应该无限期后退,彻底杜绝“欠了也白欠白欠谁不欠”的心理。金融监管也要到位,银行的纵容变相地喂大了地方政府的胃口,导致账目的数额越来越大。双管齐下,让地方和银行都背上点心理负担不是坏事,至少地方政府赊账的时候会先打个小九九,银行在放债之前也能够对风险进行充分评估。这样,就自然加大了“官赖”形成的阻力,给“官赖”们形成较大威慑力。

  (剑雪封侯)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6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冀公网安备13024002000481号
Published at 2025/11/27 7:12:57,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