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项目落地生根
—四论贯彻落实全市重点项目观摩暨经济分析会议精神
专稿 (本报评论员单宇)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今天的投资规模就是明天的经济规模,今天的投资强度就是明天的发展后劲。全市重点项目观摩暨经济形势分析会议强调,要把项目建设牢牢抓在手上,增强抓项目、上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社会形成上项目、抓发展的浓厚氛围。
毫无疑问,抓项目、上项目,其最终目的就是要让更多的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应该说,目前,全市各县(市)区、开发区在谋划推进项目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一些业态新、质量高、规模大的项目,体现了“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的要求,体现了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的方向,这些都将对我市今后经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各县(市)区、开发区在项目建设上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立市兴县的大项目、好项目比较少,高新技术项目、对转型升级拉动作用大的项目还不多。这就需要我们更加增强抓项目、上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促更多的项目落地生根。
一个项目从谋划、引进到落地、投产、达效是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的经济工作能力面临着考验,我们的政策环境、法律保障、社会秩序、办事效率等也要经受实战的洗礼。细节决定成败。因此,在抓住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的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主动配合,用足用活用好相关政策,切实抓好每一个关键环节,认真研究影响项目建设的每一个重要因素,制定科学规范的服务和监督机制,多方努力促成更多项目尽早落地尽快开工。
在各地竞相招商的今天,对于成熟的投资商来说,规范胜于优惠,制度重于政策。一次成功的投资可以引来更多更有实力的投资者,而一个人、一次失误就可能断送一个企业,损失一批客商。这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招商引资上项目由最初的感性行为上升为理性行为,进一步创优发展环境,学会运用经济手段、市场机制来破解项目落地、企业发展过程中具体问题;各部门要发扬“盯”的精神、“韧”的劲头,沉下心来,对重大项目跟踪落实、跟踪服务,做到抓一个成一个,抓一个见效一个;企业更要在早投产、快达效上下功夫,统筹安排施工作业,抢时间、赶工期、保质量,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力争项目早日投产达效。
让更多的项目落地生根,还要求我们的各级党委政府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转变工作作风,树立整体意识、大局意识,全程紧盯重点招商项目,下大力气解决好项目落地、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形成“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的良好氛围。
产业兴则经济兴,项目强则实力强。项目建设是全市人民的共同事业,人人都要担一份责任,尽一份心力。干部要勤廉履职,企业要大胆创业,每个社会成员都要有所作为,把每个项目都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