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谁把我们“变小”了
发布时间:2010/10/12 8:50:37 | 人感兴趣

谁把我们“变小”了

    外甥买了一本童话故事,书名叫《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我觉得奇怪,爸爸怎么能够装进口袋里?拿过一看,原来童话中是讲因为妈妈经常讽刺、挖苦和责骂爸爸,所以这个爸爸就“变小”了。

  第一次,爸爸应该晋升的职务没有晋升,妈妈指着鼻子骂他:“你不如撒泡尿淹死算了!”爸爸矮了一截。第二次,爸爸在洗碗的时候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盘子,妈妈双手叉腰斥他:“除了吃饭你还会干什么?”爸爸又矮了一截。第三次,爸爸几经努力也没有赚到钱,妈妈撇着嘴训他:“我嫁给你真是倒透了八辈子的霉!”爸爸再矮了一截。后来,妈妈的训斥更为频繁。从每月一训,变为每周一训,再变成每日一训。说的话也越来越刻薄难听。爸爸每挨一次训,身体就缩小一些,一直缩到拇指那么大。

  这个童话故事,揭示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任何一个人,在特定的环境和场景之下,都可能“变小”。不是生理的“小”,而是心理的“小”。当然,这种“小”不是绝对的,更不是不变的。在“大”面前,他可能变“小”;在“小”面前,他又可能变“大”。尽管一些人不愿意承认自己“变小”的事实,但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这种变化随处可见。

  听一位司机介绍,有一次,上级领导到他们局里搞调研。中午吃饭时,领导坐一桌,司机坐一桌。领导们按照职位高低落座,没想到的是,这些司机,也按“级别”坐了下来。这位司机惊叹,怎么无意之中,我们也排出了座次?(8月20日《报刊文摘》)

  有时候,是别人把我们“变小”了,但也有时候,是自己把自己“变小”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法门寺》中的贾桂,明明知道坐着比站着舒服,但当主人让他坐下的时候,他还是说“站惯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也不少。比如,一些官员在下属和群众面前,总是“大”的不得了,但一见了职务比他高的领导,马上就“小”起来。也有一些人为了求人办事,而不得不把自己“变小”。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不“变小”,事就办不了。

  无论权力还是财富,都喜欢“大”的感觉。楚霸王项羽有一句名言:“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在有些人眼里,权显才会赫,财露方能荣。如果做了官、发了财不让人知晓,那还有什么意思?

  但总有一些人,不愿意在“大”的面前折腰。你荣华你就荣华,你富贵你就富贵,你风光你就风光,与我何干?你以你为荣,我以我为乐。我不想“做大”,你也不要把我“变小”,各过各的日子,各讨各的生活。

  人与人的差别,只能是自然、传统、法律和道德层面的差别。把别人“变小”,是一种欺辱;把自己“变小”,是一种悲哀。相比之下,那些坚持不愿意“变小”者,才是新时代的希望。由此说,“口袋里的爸爸”是可悲的,“口袋外的妈妈”是可耻的。(·汪金友·)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6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冀公网安备13024002000481号
Published at 2025/11/11 4:20:41,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