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马路发广告 危险!
专稿 私家车主们大多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车流量大的红绿灯路口等候时,会有一些发广告的人将广告单或小卡片插在挡风玻璃或车窗玻璃上。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也给交通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对发卡片的人来说也很危险。可在利益驱动下,有些人仍旧不怕危险,不惧处理,和执法人员玩捉迷藏,你来我就走,你走我还来。
马路上发广告很常见
16日下午3时许,记者在一交叉路口等待红绿灯时看到,一名手里拿着厚厚广告宣传单的男子,毫无顾忌地边走边往马路上等红灯的车辆上散发小广告。记者还没反应过来,一张某房地产的广告宣传单页已经抛入车厢内。在该男子的“努力”下,等红绿灯的几十秒时间里,沿路的十几辆汽车无一幸免。
18日,在新华道上记者发现两位发小广告的年轻人就站在自行车道中央往过往行人的电动车车筐内放小广告,有些人躲避不及,险些摔倒。
私家车主王先生对这种现象已经习以为常,“这些人经常穿梭在车流中,把广告宣传单塞入车内或是直接将纸质卡片往等红绿灯的车辆车窗上插。即便车子从身边以一定的速度较快地驶过,他们也敢往上插东西,那手法叫一个利落!”由于不想要这些广告,见到发广告的人靠过来,王先生会提前将车窗摇下,然后伸手向发卡者示意不要。这一招,对于有些发卡者还是管用,对方见到后回以一个微笑,就朝下一辆车走去。但也有一些发广告者毫不理会,面无表情地继续给车插上了名片。
记者询问了20位有车的市民,其中14人曾遭遇过“马路发广告族”,他们的车子都被插过广告宣传单或广告卡片,“有的压在前挡风玻璃的雨刷下,有的插在车门外把手位置,有的从车窗边直接扔进车内,最多的还是插在车窗玻璃与车门的缝隙间。”
马路上发广告挺危险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车主对这种穿梭在马路中间发放广告的行为都非常反感。他们告诉记者,遇到马路上发小广告的人,就有些紧张,唯恐出事。这种发广告的方式严重危害了交通安全,很容易造成事故,而且卡片类的广告有时还会对车辆本身造成伤害。
“这是拿生命开玩笑,真担心撞着他们!”“看见他们就烦,太危险了!”接受记者采访的十余名司机纷纷表示,这种现象让他们既反感又无奈,毕竟谁也不愿意出交通事故。车主高先生说“红灯只有二三十秒,这些人为了抢时间车还没停稳就过来发广告,你说要是撞上了可咋办?没办法,只能无奈地先将广告收下啦。”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发放者说:“有次光顾着发广告,没注意绿灯亮了,不小心被身边的车划伤了。以后我就自己多注意啦,在绿灯亮前几秒赶紧跑,希望不会出什么事。”
环卫工李阿姨说:这些广告一般都不会有人看的,只有极个别司机把小广告放入车内或扔进附近的垃圾箱内,许多车主会随手丢弃在马路中间。我们只能到马路中间去捡拾,这对我们来说是很危险的事情。”上周五,李阿姨为了清理散落在路中央的小广告,差点被一辆出租车撞上。
“若派单员穿梭于车流中时,其中一车道的绿灯亮了,启动的车辆为避让派单员不得不急刹或拐弯,后面的车就容易撞上来,极易发生事故。我们一旦发现这种行为,会马上作出警告和劝离,也希望派单员能够提高安全意识,不要使用这种方式派发传单。”一位正在执勤的交警告诉记者。
马路上发广告难治理
如今社会科技发达,广告的宣传也有很多不同途径,例如,报纸、电视、网络等都是较好的宣传途径,商家为什么不选择这些渠道,而选择危险性较高、影响环境的马路广告呢? “现在市场竞争激烈,各种打折、促销活动层出不穷,你不广而告之,谁知道?可是报纸、电视、网络等宣传途径虽然可以很好地提高公司的知名度,但是成本高。我们做单页(A4纸),一份也就一毛钱左右;个人名片大小的,一份才几分钱;海报大小的,一份两毛钱左右。我们一般是发放单页,平均每人一天最多发放500份,每人工资一百元左右,每天10人发放,做一次活动是5天,这样的广告宣传我们只需要五六千元就可完成。”
对于如何解决马路上派发小广告问题,城管执法人员也颇伤脑筋。经常有城管工作人员在街道巡逻,没收散发的广告单,但商家聘来的散发广告传单者大都打“游击战”,你来我就走,你走我还来,给管理带来了难度。即使把发单员抓住,也只能没收他手上的广告单,因为现在还没有相关的管理条例、法规明确规定不能在马路上发广告单,对于此事城管工作人员也只能以劝说、教育为主,这也是马路广告单屡禁不绝的原因之一。
(赵春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