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不高 数量不多 结构不优
我市市场主体发展存在三大差距
编者按:当前,唐山市的经济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在“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我市应切实做好结构调整加减法,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在“减”的同时,做好“增”的文章。为此,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沿海强市、美丽唐山的总体部署,以及“市场主体增数量上质量”的具体要求,市政协将“加快培育市场主体,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列为十一届七次常委会协商议题。调研组深入路北、丰南、曹妃甸、滦县、高新区、迁安等地调查了解情况,并分别召开论证会。调研组还先期赴湖南、湖北等地学习考察,与烟台、黄石等先进城市进行了沟通交流。在此基础上,形成《加快培育市场主体 激发经济发展活力》调研报告。今起本报将连续刊发报告摘登。
专稿 市场主体是指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活动的参加者。其中,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本文所述市场主体是指国内通用的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企业(包括内资企业、外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提升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没有市场主体的大发展,就没有市场经济的大繁荣。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市场主体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元,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13年底,全市市场主体总数达到246020户。其中,内资企业总数达51926户,外资企业达到764户,个体工商户达到19016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3167户。目前,我市市场主体自己纵向比有较快发展,但与省内先进地区和国内发达城市横向比,还有明显的差距和问题。
(一)我市市场主体发展中存在的差距
1.数量不多。从全省看,我市市场主体总数少于石家庄的412579户和保定的287157户。与全国沿海“第二梯队”城市比差距更大:大连498947户,宁波575856户,苏州753000户,分别是我市的2倍、2.3倍和3倍。我市每万人拥有企业65个、个体工商户275户,比全国平均拥有数分别少46个和50户。
2.结构不优。从三次产业上分析,第三产业增加值仅占全市经济总量的32.1%,而沿海发达省市占比均达到50%以上。从企业规模上分析,龙头企业少,企业平均规模小。2013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66家,仅占全市工业企业总数的0.14%,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仅有181户,缺乏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企业、大公司、大集团。
3.质量不高。一是国际化水平低。我市的外资企业764户,远低于石家庄的1311户、保定的839户。与沿海“第二梯队”城市比:大连7126户,是我市的9.3倍;宁波8486户,是我市的11.1倍;苏州为1.82万户,是我市的23.8倍。二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各项指标差距较大。2013年全市申请专利3419项,低于石家庄的5996项、保定的4837项。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仅1200家。三是上市公司少、企业家素质偏低。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因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没能建立,造成管理不善、监管不力,导致经营风险加大,给我市市场主体的健康发展已造成负面影响。
(二)我市市场主体发展的问题及成因
1.思想不够解放。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思想解放的程度仍然不够,民间活力有待释放,创新创业热情有待激发,发展要素有待激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培育市场主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特别是在发展中小微企业方面,重视不够,环境不优,具体帮扶措施和优惠政策落实不够到位。二是传统小农意识和保守思维定势制约市场主体发育,安于现状、不富也安的落后意识,重官轻商的社会观念,导致自主择业创业的意识淡化,走天下、闯市场的勇气魄力不足。三是个别单位机关干部害怕困难、回避矛盾,抱着“宁可不管事儿,也不要管出事儿”“少做少错”的不作为思想,缺少敢字当头、干字在前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2.政策不够宽松。处在特殊困难时期的唐山对培育市场主体还缺乏突破性的政策支撑,支持发展市场主体的政策导向还不够明确;近年出台的一些鼓励全民创业、扶植中小微企业发展等相关政策,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充实、完善、配套;在减轻企业税负、增加财政支持、强化金融保障、优化要素配置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形成个性化、差异化的政策体系。
3.环境不够优化。当前,各级政府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所做的努力,与投资者的愿望还有差距。从政务环境看,在“减收让利”“少管放活”,以及转变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各级各部门需要思想再解放、政策再放宽、管理再放活。从创业环境看,创业门槛高、融资难度大等障碍依然比较严重,负面清单管理、限时办结制度、社会公开监督等改革措施没能有效落实。
4.协调不够到位。在培育和激活市场主体方面,各级各部门的认识还不够统一,发展的目标、任务、思路还不够清晰,工作重点还不够明确,有关职能部门还没有形成工作合力,政策缺乏衔接,管理服务难以成龙配套。当前,行政审批等项改革存在步伐不够一致、进度不够协调等问题,影响了新政策的实际效果,导致国家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推进简政放权等政策措施落实不到基层,没能为加快培育市场主体真正铺就一路畅通的坦途。
(唐山市政协调研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