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好书,做好人”有奖征文
顽强盛开的生命之花—读《看见》有感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王安石的一首《梅花》,道出了生命为存在而默默顽强抗争的精神。很多生命,往往就是在不经意间相遇,又分离,他们在生活的一方,默默地存在,顽强地生活,如同盛开在角落里的生命之花,顽强地展示着生活的意义。《看见》这本书,让我们真正地看见那些离我们生活很远的人,感受他们对生活的执着,他们面对苦难的那份坚强。掩卷深思,跨越时空的距离,仿佛和书中主人翁,心心相扣。
《看见》叙述了20个独立的新闻,绘声绘色地描摹了20个故事,记录着不同人的轨迹,勾勒着人间百态。那平实的文字可以带来怎样的震撼力量?因为它看见的这个世界正是我们生活的、真实存在的世界。在书中,我看见非典期间无助迷茫的眼神,无奈与绝望伴随呛鼻的消毒水味充斥着大街小巷;我看见山区孩子们清澈的眼眸中静静流淌的莫名哀伤;我看见那些边缘化的人们努力地生长,汲取养分,快乐地活着;我看见一个个家庭深处那堵名叫暴力的隐形的墙在爱与希望下拔高;我看见山西雾霾的天在嘲笑着我们麻木的神经,拷问着我们脆弱的良知;我看见人与动物的相处,或残忍,或友善,或只图生存;我看见那么多看不透的真相,不知是利益作祟还是人性的隐瞒;我看见奥运会、地震如过电影般从眼前掠过,看着别人的故事,仿佛演绎了自己的人生……文字是用眼睛看见的,而思想是用心灵看见的。
我感觉看这本书是心灵洗礼的一个过程,《看见》作者给我们的感觉是冷静、睿智、正义……阅读她的书犹如观看一部3D电影,我们就在她身边一点一滴体会,这本书可以让我们清醒地看到自己,看到社会,看到真实,看到良知……面对环境的污染、面对儿童集体自杀、面对家暴等问题,不得不让我们反思,让我们每个普通公民一起思考,唤醒主人翁精神,拒绝冷漠,让我们的世界变美好!
书中引述崔永元的话:“我每看这个(抗战老兵群体),就觉得自己非常渺小。这里所有的人都是九死一生,家破人亡,多沉重的词啊,对他们来说小意思。受尽委屈,有误会,没有钱,半辈子吃不饱饭,儿女找不到工作,女朋友被人撬走,邻居一辈子在盯着你。当我每天看他们经历的时候,我忽然觉得我这个年龄经历的所有事情都特别淡。”那群老人,那群抗战老兵的生活,在书中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还有书中描写二十三岁的达娜,穿着从约旦买来的二手跑鞋,鞋帮是裂的。教练是她的未婚夫,每天接她去巴格达大学操场上训练,都要穿越两派交火的地区,她躺在汽车后座上躲避子弹。但大学的灰泥跑道是露天的,有次屋顶上的狙击手向她开枪,子弹擦过她,打在旁边的一棵树上,她晕倒后,第二枪打在了地面上,泥溅在她脸上。一刻钟后,她擦了一把脸,又回到场上:“如果坐在那里不训练,就会不停地回想起枪击的情景。当你训练的时候,才会忘记所有的一切。”《看见》的作者从单纯的真相开始,不偏不倚、没有立场、不加评论,让读者自己体会人生的喜怒哀乐。
还是让我们抱有对追求美好生活的一份执着吧。虽然生命的起承转折太过锋利,往往让我们措手不及,但坚持最初的信仰,顽强地生活下去,那每天升起的朝阳,定会照射到生活的每一角落,也定能映射到我们的心房。
(左天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