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解读之十:
敬 业
专稿 (姚淑芹)十八大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敬业作为公民个人的一项基本价值要求和职业道德准则被提出来,这是由劳动和工作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
所谓敬业,就是用敬畏、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苦干实干,精益求精。我国古代思想家非常提倡敬业精神,孔子称之为“执事敬”,朱熹解释敬业为“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可见,敬业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是一种珍贵的精神价值和品质,同时也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强大生命力。
敬业是一种工作态度,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它是公民为国、为社会、为家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是个人理想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基本途径。有所敬畏和认真负责,是对待工作的起码态度,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孔子把“事思敬”作为对待一切工作的总要求,朱熹说“主一无适便是敬”。从今天来看,倡导敬业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确立尊重劳动、珍惜工作的态度,确立劳动神圣、工作神圣、事业神圣的信念,并以此作为工作的基本信条。习近平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不仅是党和国家倡导的整体工作作风,也是每一个个体对待自身工作的正确态度。
欲尽其责,必先屡其职。对于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来说,敬业不仅是“在其位,谋其政”的承诺,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因为敬业不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更是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是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难题、全面深刻诠释“为民、务实、清廉”内涵的客观需要。周恩来日理万机,终其一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操劳;焦裕禄身患绝症,勤政为民,恪尽职守。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是爱国主义高尚情操与爱岗敬业优秀品格的有机统一。“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需要爱国主义的强大精神力量,也需要爱岗、敬业、务实的精神,归根结底是要靠每一位中国人脚踏实地的干出来。
具体到唐山如何培育和践行敬业价值观,笔者认为,一是要把工作视为人生价值追求,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服务唐山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当前,唐山正处于发展换挡期、转型阵痛期、改革攻坚期三期叠加,各种问题集中呈现,各类矛盾相互交织。越是关键期,越是攻坚时,越迫切需要每位唐山人恒心、静气、敬业,在较劲、碰硬、坚守中,以水滴石穿的韧劲,以摸石头过河的勇气,突破现在,突破自我,到达成功彼岸。二是要不断加强学习、增强本领。习近平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努力增强本领,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只有全党本领不断增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这是对全党的要求,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每一个普通工作人员的要求。“立身百行,以学为基。”学习是提高素质、增强本领的重要途径,也是做好工作、干好事业的重要基础。学习要从书本学,向他人学,带着问题学;要学中干,干中学,以干促学,以学促干;要深入学、持久学、终身学,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三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和各大媒体作用,广泛宣传唐山各行各业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和优秀人物,使之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大力提倡学习焦裕禄、学习杨善洲等人的先进事迹,其实质就是学习他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
敬业不是一句空话,是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行动去践行的职业操守。在当今社会主义改革大潮中,在建设沿海强市、美丽唐山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只是沧海一粟,但是,只要你我以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必将成为推进改革的坚实基础,为唐山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作者系中共唐山市委党校理论研究室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