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聚智谋良策——
访唐山献计献策活动两次金奖获得者、知名文化学者、社科专家程云瑞
(本报记者孙愫)
“自己的见解、想法能够对决策部门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我感到很欣慰!”近日,两次在我市献计献策活动中荣获金奖的程云瑞,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
作为知名的文化学者和社科专家,程云瑞对唐山的发展始终怀有一腔激情,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时时关注,处处留心,大处着眼,实处落笔。他自2006年起连年参与献计献策活动。他认为,这项活动是市委、市政府汇集民意、发扬民主的有力举措,充分体现了党委、政府对市民的尊重和信任,对老百姓来讲是一个充分表达意愿的平台。“四年来,各级领导对活动非常重视,群众参与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逐年扩大,献策从一万多件上升到四万多件。科学的意见和建议被决策部门先后采纳,由此促进了唐山的发展:环境美了,城市靓了,生活好了,每个市民从中得到了实惠!……近年来,献计献策活动在我市稳步扎实的开展,对市委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发挥作用的同时,把全市人民的目光都聚焦到新唐山的建设上,共同思考发展中的问题,谋划新唐山的跨越,可以说这已经成为唐山汇集民智、万众一心的一张名片。”
谈及两次获得金奖的最深体会,程云瑞略加思索后回答道:“我认为,除了责任感和使命感之外,还要不断学习开拓视野,深入生活体察民生,再经过缜密深入的思考,才能献出有前瞻性、指导性的建议。”他说,具备超前的思维是基础,这要靠平时博览群书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体察时代发展的趋势,对社会发展的前沿问题敏锐地察觉。其次,要对问题进行综合归纳整理,从中提炼出具有共性的、规律性的东西,做专题深入研究。此外,还要紧密结合唐山的实际情况,包括社会发展的焦点、待解的难点、百姓关注的热点等,善于想人之未想、察人之未察,献出的对策才能既高又实,善操有效。这样,经过深入思考提出的建议才会具备前瞻性和指导性。
程云瑞说,自己几年来曾提出的《建言文化大市十一题》《文化名城规划的五个方面》等所有建议都是开拓视野、深入实际并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其中,去年获得十大金奖之首的《关于构建绿色社会,提供国策参照的建议》就是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实现绿色增长的战略视角,结合唐山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现实,经反复研究后,提出了构建一种崭新的社会形态——绿色唐山。这个过程中,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参考国外专家学者的著作以及很多发达国家和城市的实际情况。
采访中,程云瑞感触颇深:“为唐山的发展献计献策,不仅需要研究人员的努力,更需要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他认为,唐山要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需要更多的好建议,唐山的发展建设与百姓息息相关,希望每一个市民都能参与其中。
“我感觉今年献计献策活动确立的主题,紧紧围绕唐山发展的总战略,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重点,另外也着重体现了关注民生的情怀。”采访结束时,谈到今年的活动,程云瑞透露,他准备就如何谋划制定唐山“十二五”发展规划提一些建议,这仍然是他倾心研究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