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小学语文教材瘦身是削足适履式的馊主意
发布时间:2014/8/30 17:09:25 | 人感兴趣

  上海中小学开学在即,提前拿到课本的家长发现,相比旧版,今年一年级语文课本变薄了很多。新的一年级语文课本不仅删除了旧版本中全部的8首古诗,7个单元45篇课文也缩减为6个单元40篇课文,识字量和写字量都有不同程度减少(据8月26日《新闻晨报》)。

  小学一年级,是人生真正意义上的开始与启蒙时期。这个时期,很是特殊,如同幼苗,是由不得“揠苗助长”的,但同时也不能过于压制而导致发育不良。这个时期,它蕴藏的力量及对以后的影响,是十分巨大难以想象的。梁启超先生曾经在《少儿教育的两种途径》中分析少年儿童不同年龄段的特征,其中对“6—13岁”阶段的概括是这样的:“知,记忆想象之动机最强。其推理也,每有持一端以概全体之弊。”大意是,这个阶段的孩子,记忆力和想象力最强,但在推理认知方面有以偏概全的弊病。这种分析,是很符合这个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的。而小学一年级,恰恰是这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就有可能会产生“持一端以概全体之弊”,而对儿童思想影响最大的语文教材,又在内容取舍方面如此“偏激”,那它会对一年级的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估计不会太好。

  回过头来再看看那些删掉的课文和诗歌。诚然,删除《李白思乡》这样的文章有情可原,毕竟有些难懂了。可是,《寻隐者不遇》《登鹳鹊楼》《夜宿山寺》这样的古诗也被弃之门外,就让人有些匪夷所思了。这些古诗,真的会让一年级的学生加重负担吗?一年级学生的智力水平、抗压能力和理解能力不会如此不堪吧?“松下问童字,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几句诗,虽是古人之作,却很是通俗易懂,不至于增加孩子的理解负担。更何况,现今的孩子,在教育上大多是“早熟”的。即便是有“早教基础”的差别,可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入学之前的幼儿园阶段,背几首古诗应该不是问题吧,他们怎么会惧怕这几首古诗呢?前面说过,“6—13岁”阶段孩子的记忆力和想象力是很强大的,我们固然不能过度开发,可也不能闲置荒芜吧?

  小学语文教育,要让孩子感受到快乐,同时也要让他们感受到美和思想,而能否做到这些,关键问题不在于教材的厚薄,也不在于古诗的多少,在于教书的人是否懂得快乐、是否懂得美好、是否懂得思想。为了追求减负的好名头,不去从思想源头找问题,单纯为了瘦而“瘦”,甚至去削足适履,这又有何意义呢?

  (姜伯静)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6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冀公网安备13024002000481号
Published at 2025/11/27 22:09:38,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