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第四届滦河文化节民俗文化展演侧记
发布时间:2014/9/4 11:20:09 | 人感兴趣

滦水欢歌 乡情醉人—第四届滦河文化节民俗文化展演侧记

  专稿(本报记者王蓉辉 杨丽雪 通讯员刘雅利 王艳君)欢腾的锣鼓、清脆的唢呐、五彩的花绢,喜庆的地秧歌扭起来;影窗里的滦州皮影大戏耍起来……9月2日晚,第四届中国滦河文化节上民俗文化展演热闹非凡,来自这县14个乡镇(街道)的秧歌队、武术队、民族歌舞队、戏法杂耍队、曲艺相声队等一一登场,向游客们展示了“滦水欢腾”“滦水豪情”“滦水欢歌”“滦水乡情”“乡情乡音”及“滦州遗韵”六大主题的滦县民俗文化。

  为倡导节俭新风,传播滦河文化,此次文化节沿袭了第三届中国滦河文化节群众唱主角的办节理念,不见了大型文艺演出,几百名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及乡镇机关干部成了滦河文化节期间的绝对主角,为八方来宾显示了原汁原味的滦州传统民俗文化在当地的旺盛生命力。

  当晚,虽然小雨连绵,但各支表演队依然情绪饱满地奉献上自己的绝活儿,引得来宾们纷纷驻足观看。滦州古城的街道上,华丽多彩的服饰,诙谐幽默的情节,细腻传神的表情,清脆悦耳的唢呐,来自韩寨子村的秧歌队摆开阵式,扭起了传统的滦州地秧歌。54岁的队员李素珍告诉记者,他们村的秧歌队成立10多年了,年龄最大的已近70岁,现在全村老少人人都会扭几下,村里天天扭秧歌,文化活动十分丰富。据了解,在滦县,地秧歌几乎成了全民娱乐活动,平日里随处可见的小广场、各条街道都是舞台,走到哪儿就扭到哪儿,还随时随地都有“地秧歌迷”追随,“秧歌之乡”在传承和发展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硕果累累。

  在“乡情乡音”舞台上,一曲高亢俊拔的评剧洪派选段唱罢,俏丽清亮的新派唱腔又响起来,几位年轻的评剧演员在雨中投入地演绎着评剧经典,引来热烈的掌声与喝彩,不由得让人感叹:戏大于天。

  在滦州皮影博物馆前,影窗明亮,影人纷动,影调婉转,滦州皮影团为游客们献上了传统皮影名剧《秦英征西》选段。团长李建章告诉记者,这个皮影团最早成立于1976年,现在已发展成两个演出队伍,团员20人,来自滦县、遵化、迁安等地,还有从东北慕名前来的影友加入。李建章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滦州皮影的传承人,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皮影艺术在民间的传承与发展。让他欣慰的是,在滦县,皮影越来越得到政府部门和群众的重视,已有相当数量的年轻人和在校学生开始学习皮影的雕刻和表演。

  滦州传统武术、传统民族歌舞、滦州传统古彩戏法等多种民俗文化活动在文化节期间也都一一亮相,土生土长的滦县群众向观众展示了原汁原味的文化盛宴,浓郁的乡土气息让人陶醉不已。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6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冀公网安备13024002000481号
Published at 2025/11/28 1:35:53,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