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党员、全体村民注意了,我岁数大了,老伴儿身体不好也需要我照顾,这次选举大家就不要再选我了……”2012年3月的一天,68岁的玉田县林西镇立新村党支部书记钱宗全通过广播,明确表达了自己退下来的意愿。
一石激起千层浪。村民们听到广播后立即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赶到村委会,围拢到钱宗全周围。“不行,咱们支部不能没有你。”“你必须接着干,我们就信你。”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什么也不同意他退下来。在随后的村两委换届选举当中,全村60名党员,有59名党员将选票投给了他,只有他自己没有投给自己;全村700多名选民,他也几乎得了全票。就这样,他再次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我一生只信共产党”
钱宗全常说:“父母生养了我,党组织培养了我。我一生只信共产党,要关爱党、忠于党。”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担任村支书后,钱宗全感到,学习是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改造“三观”的基本途径,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因此,这些年他始终把学习当作一项政治任务,坚持不懈地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他把别人聊天、玩牌、看电视等休闲娱乐时间全都用在学习和思考上,渐渐地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但每天的三级党报必看,中央、省、市、县新闻必看,每期的《求是》、《共产党员》必读,一年365天雷打不动。通过持之以恒地学习,一方面,他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三观”得到了改造,思想政治觉悟也不断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他较为全面准确地掌握了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同时,他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大喇叭广播、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粮食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五保供养、农村低保等党的惠民政策,使大家明白惠在何处、惠从何来、惠及何人。此外,针对一些群众信仰缺失,“不信马列信鬼神”的问题,他常常采取“拉家常”的形式,面对面的与群众摆事实、讲道理,使这些群众充分认清封建迷信活动的真实面目及巨大危害,并彻底与之划清了界线。在他的大力宣讲下,该村的封建迷信活动彻底地销声匿迹了,“党的惠民富民政策就是好”的观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广大群众热爱党、拥护党、追随党的热情空前高涨,特别是村里的青年人纷纷向党组织靠拢,先后有100多名有志青年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24人光荣入党。
“老百姓有啥事我都管”
担任村支书后,钱宗全暗暗下定决心:既然大家相信我,选我当这个书记,我就是为大家办事,村里的和各家各户的啥事都要管,并且得管好,不嫌烦,不怕累、不畏难。
2002年刚上任时,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没有一家成规模的工厂。要致富,先修路。为了向上争取资金,他多次往返镇里、县里,跑细了腿、磨破了嘴,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争取到了资金。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终于展现在村民面前,人们个个笑逐颜开,而他却因整日整夜“连轴转”,累瘦了一大圈。12年来,他每年都谋划实施一批民生工程,先后硬化了村内道路,修建了排水沟,栽植了花草树木,安装了路灯,发展了沼气池,推广了太阳能,新建了村民活动中心和活动广场,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为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他打井、办电、铺设节水管道,将2000余亩旱地全部改造成了旱涝保收的水浇地。同时规划建设了养殖小区和工业小区,大力发展养殖户和工业企业,使得该村经济稳步发展,群众致富的渠道越走越宽广。一项项惠民工程的实施,使这个曾经穷得叮当响的贫困村,变成了响当当的富裕村。
“小矛盾如果不当回事,耽误了时间,也会变成大问题”。他不仅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大问题上竭尽全力,也从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的矛盾纠纷。为解决两家村民间的矛盾,他从晚上一直调解到天亮,直到双方“化干戈为玉帛”;为挽救一对夫妻的婚姻危机,他不辞辛劳7赴女方家中进行劝说,终于使双方“破镜重圆”……这些年,他化解大大小小的矛盾纠纷几百件,件件都得到了圆满解决。为了方便群众有事找他,他坚持与机关工作人员一样,每天8点钟准时到村委会坐班办公,下午6点钟才下班回家,一年365天天天如此。同时他还向村民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并保持24小时开机,哪怕是半夜村民有事请他帮忙,他也会马上起身赶过去,被群众亲切地称为“随叫随到的110”。
“村干部最基本的素质是把心放正把水端平”
“做什么事都公平公正,摆在明处,村子再大,事情再多,都不会有民怨产生。”这是他从事多年农村工作总结出的经验。去年夏天,两户村民因承包地边界问题发生争执找到了他,为了不耽误两家种庄稼,他冒雨深一脚浅一脚地到田间进行丈量。一番讲政策、摆道理,一场纠纷在雨中得以解决。至今这两家人从未因为地边再发生矛盾,相处得和一家人似的。2006年,林西四村、林西六村和白辛庄村合并更名立新村,老钱的担子更重了,可公正为民的本色丝毫未变,无论哪个村的事他都热心去办。白辛庄的丁凤霞想领取独生子女补贴,不知该找谁、要啥手续,她试着找到钱宗全,正躺炕上输液的老钱一跃而起,推上自行车就去跑办。由于丁凤霞登记信息缺失,他不顾身体虚弱,又骑车跑到县里查档案。经过一番努力,手续终于办了下来。丁凤霞逢人便说:“钱书记为我办事这么辛苦,却连口水都没喝,把我这个外村人的事当成了自家事来办,选他当支书真是对了。”
钱宗全一心为村民办事,赢得了广大村民的信任,就连原先经常上访告状的村民也被他感化了。“钱书记没占过公家半点儿便宜,没和大伙敛过一分钱,我凭啥去上访呀!”有人多次串联移民户李鹏上访,都被他回绝了。“我要是去上访就对不起老书记,咱也不能办对不起良心的事!”李鹏感激老钱帮他盖房子,盘院墙,还把村里最好的地分给移民户。一个昔日上访告状不断的乱村,就这样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和谐村。这都源于老钱的治村之道:只要想着自己是名党员,把心放正,把水端平,你就腰杆硬、底气足!
“党员干部自己要管好自己”
上任后,他给村干部定了条死规定:村干部要管住自己的嘴和手,坚决不能拿老百姓一分钱。2013年,村民胡志国新建的住宅没有列入低压改造范围,得知情况后,钱宗全骑上自行车先后跑到电力所、电力局说情况、办手续,解决了胡志国家的用电问题。为了表示感谢,胡志国买了1盒茶叶,并在里面暗藏了一枚金戒指,趁着钱宗全不在家送了过去。钱宗全发现后当晚就让老伴儿把东西退回去,连续退了三四次,都被对方“顶”了回来。老钱急了,他登门告诉胡志国,如果再不收回去,就用大喇叭广播,再不行就送到镇纪检处理。胡志国只好将礼物拿了回去。
钱宗全最看不惯大吃大喝。为了谢绝别人宴请,原本抽烟喝酒的他,硬是一下子把烟酒全都戒掉了。十几年来,他一支烟不抽,一滴酒不沾。这些年来,他将集体的钱一分钱掰成八瓣花,从没有开支过一次饭费。村集体真有事需要招待,他也是自己花钱让老伴在家里做饭。“花集体的一分钱不如花自己的钱好受”,这就是老钱的内心独白。
钱宗全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还对老伴儿“约法三章”:一是群众有事到家里找他不能嫌烦;二是他与领导商量工作不能偷听;三是任何人送礼都不能收。去年老钱的老伴因病住院,许多村民到家中看望,老钱让老伴都一一记下。事后,老钱硬是将村民送来的钱物挨家挨户退还。
钱宗全平时生活非常简朴,不好吃不好穿,但为大伙的事却舍得花钱。村集体来人待客,都是他自掏腰包买来瓜子、糖块、茶叶等。支部委员于荣彬说:“钱书记这些年只搭不拿,工资基本上都花在了公事上。全村党员干部这么心齐,就是因为有他这位不怕吃亏的好支书啊!”
50年的基层工作,70多本鲜红的获奖证书,一一见证着老钱光辉的足迹。提起村里的变化,每户都能讲出与他有关的故事,在村民心中,他是一位让大家服气的好干部,一位永远退不下来的好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