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冶区赵各庄街道有这样一位耄耋老党员,他工作出色、爱岗敬业、德高望重、众人称颂。他有46年的煤矿工作磨练,有毕生无私奉献的坚定信念,他就是南兴社区的老党员张璧同志。
张壁,1930年出生,1945年2月日本投降前夕,15岁的他为了养家糊口便下矿井,和成人一样挖煤推车,受尽了苦和累。唐山解放,他工作积极,入党提干,多次受到矿和开滦局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奖励。党的11届3中全会,国家刚实行改革开放,年刚半百的他却患上了脑肿瘤,开颅大手术出院不久,他就主动请求工作,组织照顾他到矿工会图书馆当了馆长,有关领导再三叮嘱:“以养病为主,边工作边休养。”可他却以一颗赤诚的红心和顽强的毅力,一头扎进了图书管理工作中。他改革创新,开展了“为人找书、热情服务,为书找人、送书上门”等多项读书活动。经过5年努力,他所领导的图书馆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表彰为全国工会系统先进图书馆,他本人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表彰为“全国职工读书自学活动积极分子”。
退休后,他仍然担任图书馆的“顾问”,职工读书活动由他主办,为书找人、送书上门工作由他负责。给全矿10名残疾人送书的任务他一包在身,每月往家送书一次,其中有家住南兴工房的韩立志,有家往王辇庄乡太古庄村的汪守平,十几公里的路全是骑自行车,张老就这样在矿工会图书馆不收取任何报酬无私奉献了10个春秋。
退休后的张老,又在赵矿社区离退科当了一名“编外”员工,寒暑不惧,风雨不误,一心扑在工作上,干劲不减当年。他戴着散光镜,套上老花镜,克服了白内障、玻璃体混浊等眼疾,起草退管会工作计划细致具体,一干又是5年。
张老是个传播政策的积极分子,他手抄“三个代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八荣八耻”、《劝学名人名言》,编写《康寿歌诀》、《和谐名贤集》分发给党员群众、邻里朋友,为创建和谐社区铺平道路。2006年他在王辇庄乡的小古庄、太古庄、刘家洼、马庄子四个村建起了退休工人读报小组,每月骑车下乡给他们送去杂志和小报,组织他们学习党的十七大文件和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等文件,每月给10名残疾人送报刊杂志,又坚持了4年。
张老不仅撒播阳光,还是义务奉献的主力,几年来先后游览了潘家峪惨案纪念馆,腰带山革命根据地,李大钊故居和纪念馆,京唐港和曹妃甸工业区。每次出游,他都不忘做奉献。赠送捐献书籍、搜集手抄出抗战歌曲等。去潘家峪,他把珍藏40年之久,原唐山地委《支部生活》一书,赠送给了纪念馆。在潘家峪和腰带山两个革命根据地,他发现纪念碑文是由革命老前辈,原冀东军区司令员李运昌题写,返家后,他把出版不久的中国革命人物传记《李运昌》精装本,分别寄给了两个纪念馆。在抗战胜利66周年前夕,他顶住病体两次高烧,用一个半月时间,赶制搜集手抄出抗战歌曲100首,在开滦赵各庄矿社区领导苏建国等人的陪护下前往红色传统教育基地潘家峪,敬献给潘家峪惨案纪念馆。2009年3月,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基本建成后,张老把他珍藏了65年的中华民国三十三年(1944)赵各庄开滦小学颁发给他的毕业证书捐给了博物馆,在馆内显著位置展出,充实了馆藏。2009年4月,河北能源学院孙越崎图书馆征集“开滦文化图书馆藏”的信息,他从家中挑选了11册书,包括他本人撰写的1974年由燃化出版社出版的《电溜子安全运转》进行捐献。
近来,张老精心设计制作了“救助联系卡”,自费印刷了100枚,给本社区身体欠佳的10名老人填写本人姓名、住址、家庭联系电话等内容,经过塑封,免费发给他们带在身边。他编写《电话册》,包括匪警、火警、交通事故、医疗急救、闭路电视故障及照明维修、离退休管理部门的电话号码,刻印装订50册,分发给左邻右舍,以备急需。他印制倡导精神文明和社会美德的“让座爱心卡”,赠送给他让座的好同学、好同志,为推动社会和谐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奉献。他对弱势群体关怀备至,中秋国庆两节,他跑遍南兴工房住宅区给30名老弱病残及孤寡老人免费义务照相60张。每年春节前,他自费购买大“福”字,贴到困难家庭的大门上。端午节他给左邻右舍送去粽子。
张璧老人不仅是奉献骨干,更是治家模范。张老常说:“要建和谐社会,首先要搞好家庭和谐。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他就着手收集、积累、整理、编辑“家庭档案”,在唐山市召开第二批科学发展示范家庭百颗星表彰大会上,张璧一家被命名为“明星示范家庭”,他家的事迹被载入《明星风采录》一书。
如今,被确诊为身患恶性肿瘤的他,克服耳聋视力低下的病困,又以“摄影爱好者”身份发挥余热。他两年多拍照5000多张,其中风景照及家人亲属照只占小部分,大多为公家、为集体、为他人拍照无偿赠送。
张老退休的20年,是不讲代价,不求报酬,不为索取,默默奉献的20年,是治家的20年,也是不断修身的20年。他就像一只老黄牛,不知疲倦地耕耘、默默地奉献、忘我地为他人服务。有句老话:“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正是对张老的写照。目前,他仍在每天学习新知识,深入践行群众路线,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燃尽自己,照亮他人,为把古冶区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人民满意的古冶区做出新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