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日前通过。随着国企改革深入以及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建立,央企的负责人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由组织上任命并选派到企业行使所有人职责的,一部分是由董事会根据企业发展需要而选任的。未来很有可能出现央企中市场化选聘的总经理、副总经理薪酬高于组织任命的董事长薪酬的状况,但后者也要承担相应的职业风险,干得不好不止是降薪,而是解聘。
目前,社会很多人认为央企负责人薪酬偏高,不合理。中央也承认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存在结构不尽合理,监管体制不够健全等问题。而此次改革,体现了中央要真刀真枪推进薪酬制度改革的决心。
改革的意义远超经济利益。习近平在中央审议《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会议上指出,“央企负责人的薪酬不调整,难免让人怀疑我们的制度设计正在造就既得利益集团。所以,中央下决心改革央企领导的薪酬,其意义远超经济利益本身”。国企薪酬制度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引起新一轮价格、税收、财政及收入分配制度配套改革。尤其近年来,部分央企、国企高管除享受正常待遇外,还存在许多不透明的职务消费,甚至打着职务消费假公济私、中饱私囊,长期缺乏有效地监管,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
改革体现了因人制宜。此次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强调差异化,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建立与中央企业负责人选任方式相匹配、与企业功能性质相适应的差异化薪酬分配办法。此举避免了“一刀切”、“一棒子打死”,因为改革是要改掉那些不合理的收入,而不是削减合理薪酬,最终建立一种新的更趋于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
改革不是一蹴而就,但只要做到“蹄疾而步稳”,充分考虑可能遇到的矛盾和困难,啃下这块硬骨头讲指日可待。(雨霖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