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绍义:把“小”好事做到底
专稿(本报记者赵雅静 通讯员冯立城)冯绍义是滦南县胡各庄镇初级中学一名教师,37年来,他秉承“当好人,做好事”的信念,把热心奉献给教育,把善心撒播给乡亲,把爱心传播给社会,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誉。前不久,他被评为河北省优秀教师。
他是义务理发员
冯绍义自幼会理发技术,他把这一特长首先带到了学校。人们发现冯绍义身边总会有两个手提包:一个是小药包,备有自购的各种常用药品,学生们谁磕着碰着、谁感冒发烧,就会得到及时处理,为学生们提供方便;另一个就是理发工具包,冯绍义自备各种理发工具,利用放学后的时间为师生免费理发,参加工作以来,冯绍义先后在7所学校任教,无论调到哪个学校,他的这个传统始终没丢,理发的推子就换掉了二十几把。
冯绍义居住的马各庄村没有专业的理发店,二十余名老弱病残村民常常因为理发的事情犯愁。自2009年春节开始,冯绍义利用放学回家的时间上门为村民免费理发。有些患有脑血栓后遗症的村民瘫痪在炕上,他们一般喜欢剃光头,冯绍义不嫌脏不嫌麻烦,病人躺着,他就猫着腰给他们细心地洗头、剃头、刮脸,一通忙活儿下来就得个把小时。
几年来,冯绍义不断扩大理发范围,从本村发展到周边各村。他利用隔周的双休日或节假日,放弃家里的农活儿,每半月风雨不误地去胡各庄、司各庄中心敬老院为老人们理发一次。每当冯绍义到来,每所敬老院的老人们都要排队等候,冯绍义不急不躁,常常要干十几个小时,再摸黑回家。
每年的寒、暑长假,冯绍义经常到附近村庄支起爱心理发棚。两年前,他与胡各庄镇民政部门联系,查清本镇临近村庄残疾人、低保户详细情况,造表注册,二十几位特殊村民都先后成了冯绍义的重点关照对象,每月至少一次进村入户,为他们理发。谁头发长得快,谁头上有小疙瘩,谁需要脱鞋上炕服务,冯绍义都清清楚楚地记在心里。
邻居也是自家人
马各庄村的冯少红是冯绍义的邻居,他的妻子于5年前病逝,女儿出嫁外村,儿子在唐山打工。8年前,冯少红得了脑血栓,而且病情逐年加重,走路都非常吃力,大多家务事不能自理。冯绍义就主动担起了照顾料理冯少红家务的重任。平时,他要帮助冯少红整理屋子、帮着做饭,冯家炕板坏了,一烧火做饭,满屋子冒烟,冯绍义就用三轮车买来炕板,和泥、掏炕洞,把炕板安好,又把墙壁粉刷一新。夏天到了,冯少红行动困难,冯绍义就定期给他洗澡、擦洗身子。每天无论多忙多累,冯绍义必到他家去看一趟,观察他的病情,聊聊家常。自己家里改善生活了,冯绍义就把做好的饭菜给端过去。两家人不知不觉地就成了一家人。
口袋书里爱心满满
精心整理编辑《爱心口袋书》是冯绍义做的另一件爱心事。在这本32开本的小册子里,不仅有老年人卫生保健、疾病预防、饮食营养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还有家庭和睦、家庭美德方面的内容,老人们爱看,许多年轻人也爱不释手。目前,冯绍义的《爱心口袋书》已经编辑了8期,印刷了1300余册。
冯绍义自幼喜好绘画、书法,从2010年开始,他就利用双休日、节假日为机关、厂企、村庄义务书写墙壁标语,这些标语涵盖党的方针政策、农业科技知识,内容言简意赅、朗朗上口,成为了乡村一道靓丽风景。在冯绍义的倡议下,本校的卢志和、陈伟两位老师也加入爱心组织中来,他们与冯绍义成立了“书法义务志愿队”,主动联系各单位上门写标语、办板报,不要一分钱,受到了干部、群众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