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不了情
解放前夕,出身黄埔的叔祖父被国民党军队裹挟着到了台湾。没过多久,叔祖父便辗转越过香港,从广州捎来一封信,言明“两地疏离,至亲远隔,人虽未亡,心伤若死,自愿断绝一切关系,为叔祖母人生计,可自行婚配”等等。叔祖母当时已经生下大堂伯,虽艰辛抚养,但不愿再嫁。自此叔祖父十年间杳无音讯。漫长而焦灼的等待令叔祖母流尽了眼泪,最终丧失了继续苦熬下去的支撑。在太祖父太祖母的允准下,叔祖母将大堂伯寄养到祖父门下后改嫁远方,从此不知消息。又不到十年,太祖父太祖母撒手人寰。临去前,千叮咛万嘱咐祖父一定要把叔祖父寻回来。
上世纪80年代,我们家终于与叔祖父开始通过电波往来消息。当其时,叔祖父发来电报,说其常向西遥望,不知亲人是否在堂?年过花甲,仍不知嗣后是男是女?大堂伯读罢涕泪横流。
虽然信件、电报往来时间间隔长,但总算有了来往,知道了彼此的消息。我们这才了解到,叔祖父在台湾退役后,开了一间鲁菜馆,藉此度日。后来叔祖父在台湾与一人结婚,又育有一子一女。
1993年,叔祖父第一次回乡探亲。白发苍苍、佝偻着躯体的叔祖父跪在太祖父太祖母和祖父的坟前,低低地诵起余光中的《乡愁》来,那暗哑的声音,悲切的语调令人不忍猝闻。叔祖父离乡回台前,望着大堂伯、二堂叔、父亲和堂姑说,他已70有余,人生来日无多,能让妻儿再次回到家乡,与亲人重逢已属万幸,可以说,也没有什么遗憾了,只是希望你们兄弟姐妹几个能够友爱来往,不要因为距离而隔绝了至亲之情。长辈们都含泪而应。回台没多久,叔祖父就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了。
上世纪90年代末,电话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长辈们再也没有难以沟通之虑了。每逢佳节,电话往来,几声问候,相隔数千里的亲人们都能听到彼此的声音,了解彼此的生活。
时光飞逝,我们迎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去年,我们家里安装了电脑和视频摄像头,大堂伯和父亲学会了上网聊天,每天都能通过网络与远在台湾的二堂叔和堂姑见面,平日的嘘寒问暖,节日的祝福关切,是他们的心灵鸡汤,也滋润着亲情这棵常青树。是网络穿越千山万水,架起了爱的桥梁,从而开垦出长辈们芬芳满地的心灵桃花源来。(杨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