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大变化文明树新风
——丰润区石各庄镇后常魏庄村见闻
专稿(陈祥金 张爱忠)丰润区后常魏庄村有148户,525口人,970亩耕地。
这里,曾经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晴天土蓬蓬,雨天泥汪汪。这里,曾经柴草满街,垃圾满道,大坑里污水横流,夏日里蚊虫肆虐。这里,曾经夜晚一片黑漆漆,农闲时打麻将、甩纸牌成了村民娱乐“主业”。
而如今这里:水泥街道宽敞整洁,路灯林立,一行行整齐的花树竞相绽放;休闲广场上,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健身人群笑语欢声;村民邻里和睦,孝亲敬老,劲吹文明和谐之风……
这里,有了大变化!
城居村色两相和
——面貌提升演绎小村蝶变
为了改变落后面貌,自2011年开始,后常魏庄村两委便在上级帮扶下开展村容村貌整治。今年3月,分包区领导又带领区工作队进驻该村,为后常魏庄村发展“诊脉去病”。经过仔细调研,工作队开出第一剂药方:狠抓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用优美的环境和实在的变化激发群众的热情!
农村旱厕苍蝇成群、臭气熏天,村里和工作组决定以改厕为先导,打响改变村貌第一枪。实际操作起来,有的村民却因为投入打了退堂鼓。为此,工作队帮着大伙算了一笔账,新建一间砖砌旱厕,材料加人工等需要2000元左右,而改建一个干净的水厕只需要1000多元,上级还给补助600元,自己才投入400多元,这样的好事上哪找去?这样,在党员干部带动下,除了搬走无人居住的几家,全村143户全部完成厕所改造。在实际使用中,卫生省水的双瓮式水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打响了头一枪,大伙儿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纷纷出工出力,开始了村内街道加宽硬化、墙体粉刷、村内外绿化工程。分包区领导亲自为村里解决问题,各区直单位你出点儿,我援点儿,工程得以迅速实施。仅今年3月份以来就完成道路拓宽1200平方米,场所硬化1800平方米,墙体美化6000平方米,栽种街道两侧碧桃花树450棵,片林1500棵,后常魏庄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花园村。
“以前都羡慕城里人住得好,如今我们的居住条件不比他们差,还有城里没有的好空气、好风光。现在就算让我搬到城内我都舍不得呢!”村民季文革笑眯眯地这样说。
恰如一夜春风来
——文化活动照亮崭新生活
吃罢晚饭,顾不上收拾碗筷,刘红霞带上门,拿着家什疾步走向村休闲广场:“不早了,有几个动作今天得练好。”
“原来没场地,在街道上跳影响交通,在我院子里空间又太小,那时候可真着急。”作为队长,刘红霞最清楚村舞蹈队的历史。
工作队的同志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下决心一定帮助村里把休闲广场建起来,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他们和村两委一起选定废弃大坑作为场地,找来无污染的建筑垃圾填平,联系赞助单位运来商用混凝土。打地面、装围挡、安照明、做美化,仅仅一个多月时间,14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就建成了。大家高兴得合不拢嘴:“没想到我们这个穷村子还能建成石各庄镇这片儿最漂亮的休闲广场。”
区宣传文化部门还赠送了书籍和锣鼓器材,又请来专业舞蹈教师义务教授大家享誉京东大地的棒儿舞。在今年8月初区里举办的“天明杯”消夏综艺展演活动中,后常魏庄村舞蹈队一举闯入决赛,并获得最佳创意奖。当大妈们手捧奖杯回到家里时,心中那股高兴劲儿不亚于在奥运赛场载誉而归。
以前村里人是“下了饭桌上牌桌”,如今到广场健身、书屋学习成了时尚。“现在我生活充实,精神头儿好,身体也结实多了!”杨淑红大妈高兴地说。
暖心润物细无声
——尚德教育凝聚民意人心
村民郭大妈终于搬掉压在心里的一块石头,很是舒坦。原来她和老邻居杨大妈产生了点小矛盾,碍于面子两人整整十几天没有说话,在听孝德讲堂国学讲座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后,又在村老书记的劝解下,两人最终握手言和。“我俩现在比原来还好呢!”笑容绽放在两位大妈脸上。
如果说改造提升是装扮村庄的外表,精神文明建设则是塑造村庄的灵魂。借丰润区开展“善行河北,尚德丰润”活动之机,区文明办将后常魏庄村列为首批农村试点,下大力培养村民社会主义新风尚。
打造尚德街,40余块宣传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诚孝仁内容的展牌悬挂于街道两侧;建起功德榜,全体村民评选出勤俭、诚信、敬业、互助、孝敬5类13位道德模范,在休闲广场上榜公布,在全村树立标杆;签订赡养协议,村委会以孝老模范为榜样,和33户家中有70岁以上老人的子女签订赡养协议,量化责任,传递新时代尊老敬老的正能量……一件件、一桩桩,潜移默化地改善着村民观念,凝聚起民意人心。
与此同时,村两委和工作队还积极谋划产业结构调整,联系现代农业项目,真正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如今的后常魏庄村,村美人欢,和谐文明。展望未来,他们更是信心百倍,坚信自己的家乡一定会变得更美、更富、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