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患者的守护神
——记第二届职工职业道德模范、滦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力
专稿(臧桂君)铭记百姓“性命相托”的期盼,履行“救死扶伤”之道义。1989年毕业于承德医学院的张力,从滦县人民医院普通的外科医生做起,25年如一日,牢记职业赋予的神圣使命,恪守医德,忘我付出,给上万名患者和他们的家庭带来了幸福和希望。
好医生要时刻想着患者
多年来,受技术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县级医院肿瘤诊治技术薄弱,不能正常开展工作。看着一个个肿瘤患者为了诊治疾病不得不奔走于北京、天津等各大医院求医,他心急如焚。他多次到北京、天津等国家一流的医院进修深造,积极引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拓宽技术服务领域。一种神圣的使命感促使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县医院、在老百姓的家门口成立肿瘤专科诊治肿瘤疾病,让老百姓不再到处奔波。
张力的大胆设想很快得到了医院的支持。2005年初,张力开始了肿瘤专科的筹建工作。为了早日将肿瘤诊治技术学到手,他日以继夜的工作在病区,带领医护人员不断学习肿瘤新知识、新理论,自我加压、自我充电,他利用休息时间,几次到北京联系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的老师、教授,他的真诚和耐心深深地打动了北京的专家,同意与滦县人民医院建立长期协作关系,每月定期来院值诊、手术。仅仅几年滦县人民医院肿瘤科不断发展壮大,不仅能够独立进行各种肿瘤根治手术,而且能够独立进行肺癌、食道癌、胰头癌等高难度手术,并对所有肿瘤术后患者进行规范的化疗。几年来共诊治肿瘤患者7000余例,不仅延长了患者的生命,而且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免去了他们到外地求医的困难,使他们在家门口便可得到质优价廉的技术服务,给当地百姓带来了真正的实惠。
“医本仁术,有德者为之”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张力一直坚信这一观念,从医多年来,对于患者送来的物品和红包,他总是婉言谢绝。他认为,救死扶伤是医者最大的快乐,是自己的天职!当患者送红包时,他总是耐心地说服病人把钱用在治病上,对送红包的患者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要是硬给我,我也要再给你交到押金上,那样,你反而是给我添麻烦了。他就是用这种朴实的话语回绝了患者的一次又一次谢意。
在张力面前,患者都是平等的。多年来,他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治疗一个病人就等于交上一个朋友。他的手机里存了上千名患者的号码,只要有时间,他总是主动给患者打电话询问病情加以指导,久而久之,患者也拿他当了朋友,家里亲朋好友只要有病,总是先把电话打给他,每当此时,他也总是耐心给予解答。半夜三更被需要急救的患者叫醒是常事,而这些患者常是陌生的面孔,尽管如此,张力从无怨言。
家住古城的一位老人,因结肠癌晚期身体消瘦、低蛋白,伤口不愈合,老人因路途较远,家里又没人陪护,不能住院治疗,但患者每隔一周需要给伤口换药一次,为了解决患者的困难,张力主动担当起为患者换药的担子。在此后的3个月里,他总是利用休息时间,驱车10多里为患者换药、诊病,让患者感动不已。
作为医生,张力勇于向高难技术挑战,先后成功开展了胰头癌根治、食道癌根治、肺癌根治、心包破裂修补、胸腹联合伤救治等高难重大手术,从死神手里夺回了一个又一个宝贵生命。作为副院长,张力把全身心投入到医院的工作中,他以恪尽职守,忘我工作和务实创新的奋斗精神致力于医院的发展建设上。作为滦县政协常委,张力立足岗位积极履职献策。他组织参与下乡义诊、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每年受益群众达几千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