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宴流水席 摆进小区里

(闫妍)搭篷子、请乐队、开流水席……这种原本在村里流行的婚宴仪式,近日却在某小区连续上演。“这已经是小区里第三家结婚办‘流水席’的了,实在受不了了。”市民李女士打进热线抱怨说,“结婚是喜事,可婚宴篷子搭在别人家的楼底下。早上不到8点就开始嘈杂吵闹,持续一整天不说,锅灶正对着我们家的窗户,油烟一直往家里钻。”
办“流水席”比饭店里节省近一半费用
9月13日,记者来到李女士所在的小区,发现一家的流水宴席就摆在小区的广场上,红顶蓝布的大帐篷下,支着十几张饭桌,桌上座无虚席,帐篷外摆着8只煤气瓶、4只大炉子,以及几十只菜筐、蒸笼,锅碗瓢盆一应俱全。在临时搭建的锅灶前,几位厨师正在不停地炒菜、装盘,忙得热火朝天。
“在农村,结婚办‘流水席’很正常,算是个习俗。”办流水宴席的主人何大姐对记者说。为什么不在饭店里办酒席呢?何大姐笑笑说:“饭店里的菜量小,我们在家里办,菜量大,也热闹。”何大姐告诉记者,同样的一桌菜肴在饭店里面少说也得一千以上,但是在小区里办“流水席”每桌的成本在600元左右,如此算来和在饭店里面办酒席相比等于省了近一半的费用,而且锅碗瓢盆都是厨师自己带过来的,自己只要选好菜单,定好日子,到时候就会有人过来安排好一切,便利程度和到饭店差不多。但是吃饭的氛围却更加热闹,现场能够看到厨师在旁边烧菜,吃起来也更放心。
据“流水席”掌勺的厨师介绍,“流水席”都有专门的服务队,从桌椅板凳、食材加工到整个场地搭设和卫生打扫都不用雇主管。
“等晚上我们在这儿操持完了,得赶紧到下一个小区搭帐篷。现在一桌费用五六百元左右,一年当中,主要是春秋两季比较忙。”服务队负责人程伟告诉记者,过去在农村办酒都会在自己家里操办,现在一些原来的村民搬入了新小区,家中已经没有了摆酒的地方,但是在家门口操办喜宴的风俗习惯依然存在,因此就有一些经营者投其所好,在空地广场搭建临时帐篷来操办露天酒席,“生意还不错,要找我们必须提前预订,十一档期已没了,明年春节的宴席也订满了。”
部分业主:小区广场属公共用地,办流水席欠妥
“有时真的烦,想在家休息都得不到安宁,跟到了大街上一样。只要小区有人办‘流水席’,提前一天就搭棚,有时还搭台唱歌唱戏。”有业主说。
“我觉得在小区广场摆流水席欠妥,现在都是单元楼,出了楼门不是绿地就是广场,小区的公共环境是大家共享的,广场属于公共用地,在小区广场上办‘流水席’跟小区的环境有些格格不入。”业主刘女士说,小区里每次办完“流水席”,虽然有人打扫,但还是会在广场上留下许多油污。
“这个小区,居民时兴办‘流水席’也有两三年了,其他居民投诉也没断过,但红白喜事是大事,物业过于干涉会显得不近人情,不过在接到投诉时,我们都会去提醒当事人把音响声关小一点,结束时把场地打扫干净,并规定夏季晚上操作的时间不超过10点,冬季尽量在9点前结束。”何大姐所在小区物业经理徐伟说,小区广场属于全体业主,对于业主们的不同态度,物业方有时也很无奈,只能尽量协调。
据徐经理介绍,有时考虑到帐篷里有煤气罐,易引发火灾,物业特地在帐篷门口摆上灭火器以防万一。“其实,我们也担心食品安全。食品原料质量如何,操作场所卫生条件合不合要求……这么多人的‘流水席’,万一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可不得了。”
专家:流水席的“熟人文化”与当今的“生人文化”相冲突
为此,记者走访了3个小区,这些小区内都存在红白喜事办“流水席”的现象。而在受访的50位居民中,有近一半的人认为流水席不该在小区摆设。“婚礼给人的印象应该是很庄重温馨的,在小区摆设‘流水席’,不仅扰民,也不能营造出庄重温馨的婚礼气氛。”一位受访市民说。
“流水席吃的是一种家族团结和人丁兴旺的感觉,这种合餐制,吃得更多的是背后的‘熟人文化’。而现在社会更多的是‘生人文化’,更讲究法治理性,难免产生冲突。”采访中,民俗专家张珺对记者说,以前在农耕文明时期,“流水席”承载着孝道、孝德和朋友情谊,是那时人们的大宗族、大家庭观念的体现。但随着商业文明的发展,人们住进了高楼,以单独家庭为核心的社会单元越来越明显,流水席存在的环境和条件也慢慢消失,将来会被逐渐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