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66串陈年“羊肉串”的DNA为何诱人依旧?
发布时间:2014/9/23 10:32:58 | 人感兴趣

  夏天的傍晚,到大排档、路边摊,烤上几串羊肉串,再来瓶啤酒,想必是不少人的最爱。然而最近,安徽大学学生薛纯,通过DNA检测的方式,对合肥66个摊点的肉串进行了肉类成分检测,结果出乎意料,在采集的66个样品中羊肉只占大约两成(据9月18日人民网)。

  看到这则消息,很多人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其实,这则消息就是旧闻,不是新闻。早在2013年6月27日,安徽省两家媒体——新安晚报和市场星报,就分别对安徽大学2009级生物科学专业学生薛纯在当年4月份检测从市场上不同摊点采集的66串“羊肉串”DNA,发现仅两成为真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报道,并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而在今年七八月份,一些媒体就这一消息已经炒了一轮冷饭,并再次引发舆论热议。现在,这则旧闻又一次发酵,我们不禁要问:这66串陈年“羊肉串”的DNA为何诱人依旧?为何总能轻易地把舆论搅得风生水起?

  笔者以为,这则旧闻之所以经久不衰,曝一回,热一回,主要是因为公众一直对羊肉串市场的安全问题抱以不信任的态度。近年来,坊间针对羊肉串材质构成出现了多种版本,猫肉、鼠肉、鸭肉、鸡肉、猪肉以及其他肉类,甚至病死畜禽肉类都赫然出现在流传的羊肉串材质目录上,这些开启了公众的不信任之门。

  同时,羊肉的价格为30多元一斤,甚至一度涨到四五十元一斤,但市场上不少摊贩出售的“羊肉串”价格依然维持在每串1元左右,明显偏低,不符合实际;一些摊贩也曾披露羊肉串市场的乱象;相关媒体、学术研究机构、独立调查者则通过市场调查、DNA检测等方式,掌握了很多羊肉串市场鱼龙混杂的第一手数据。这些信息进一步加剧了公众的不信任。

  针对上述传言或消息,各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反应并不十分积极,一些地方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缺乏有力的监管行动和监管效果支撑——并未对辖区羊肉串摊贩进行全面检测,存有监管死角死面,甚至存有很大的监管漏洞,监管责任心缺失;并未使用DNA检测等行之有效(准确率高,成本也并不高)的监管手段,监管方式落后;并未让一些以假充真的摊贩承担高额罚款、退市甚至刑事责任等代价和风险,监管力度不够,难以让公众踏实放心,公众的不信任也就越积越深。

  显然,关闭公众对羊肉串市场不信任之门的关键在于监管部门的态度和作为,只有监管部门拿出决心和诚意,拿出最好的监管状态,拿出最有效的监管手段,拿出最有说服力的监管效果,只有监管跑到传言的前面,公众才会恢复对羊肉串市场的安全信任,诸如66串陈年“羊肉串”的DNA之类的旧闻才会失去舆论市场。(唐山客)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6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冀公网安备13024002000481号
Published at 2025/11/28 10:19:09,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