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唐山引导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纪实
发布时间:2014/9/28 9:06:34 | 人感兴趣

工农互促互利共赢—我市引导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纪实

  专稿(本报记者杨丽雪 通讯员邸树旺)我市是农业大市,基础条件很好,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

  我市工商企业众多,但多集中在传统产业,随着全市经济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不仅会助推现代农业发展,还会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造广阔的空间,从而实现工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工农互促,在唐山成为全新的选择。

  搭建平台,托起工商资本转型现代农业的创业梦想

  作为传统的重工业城市,受国家经济宏观政策的影响,特别是化解过剩产能、治理大气污染力度持续加大,唐山相当一部分煤炭、矿业、钢铁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二次创业。加之中央连续出台强农惠农政策,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旺盛、利润回报稳定,工商资本看到了投资农业的希望,萌生了进入农业领域的愿望。与此同时,那些有实力的工商投资者也存在看到空间无法进入,看到机会无法把握的问题。

  如何捅破这层窗户纸?我市从平台搭建入手,积极为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创造条件。

  唐山昌盛集团是一家集海洋运输、酒店餐饮、房地产开发等于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随着集团业务的发展,公司董事长张秀峰产生了投资现代农业,带动乡亲致富的想法。但从何处入手、干什么产业、政策有无限制,成为让他举棋不定的难题。《市政府关于鼓励二次产业向一次产业投资发展的指导意见和项目目录》出台后,他按图索骥成立了唐山昌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转农村荒山发展果树栽培、林下养殖和绿色蔬菜种植,农产品由集团连锁酒店使用和对外销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他说:“是政府的指引让我找到了方向!”

  搭建政策平台,明确投资重点领域,细化扶持措施,创优投资条件,成为我市推动工商资本进入现代农业的务实之举。

  为让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后在发展高效农业和农民增收上发挥更好的带动作用,使现代农业成为真正的富民产业,我市以园区建设为平台,全面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食品加工园区建设,让园区成为集聚工商资本发展高端农业、精品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新载体。

  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中,全市出台了涉及土地流转、设施、种苗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吸引了一批工商业主前来投资,促进了一批重点现代农业园区在希望的田野上崛起。目前,全市已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5个,农业产业园区100多个。仅今年以来,就引进新品种新技术155项,带动农户1.75万户,为农民增收1.98亿元,实现产值34.74亿元。

  全市还建设了10个食品加工园区,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工商资本在园区投资建设农产品加工企业,推动企业集群集聚发展,实现了上下游产业紧密联结,初步形成了“奶业、鲜果、板栗、肉类、水产”五大加工集群。目前,全市农业龙头重点企业市级达到350家、省级41家、国家级5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7.4%。

  汇聚要素,促进工商资本流入现代农业的洼地

  走进滦南华以生态农场,一排排单体面积50亩的超大型智能温室,立即映入参观者的眼帘。农场总经理杨义良介绍,农场由秦皇岛三信集团投资建设,占地面积2000亩,采用的是全套以色列温室建造、蔬菜栽培和节水灌溉技术,品种全部从国外引进,蔬菜生产通过物联网技术进行远程操控,产品供不应求。

  一个外地的工商企业,为什么会选择在唐山搞现代农业?答案是当地政府在规模经营上的支持。我市通过在全省率先建立市、县、镇、村“四位一体”的土地流转交易体系,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鼓励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土地资源向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组织和种植大户等流转汇集,既激发了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热情,又促进了全市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市通过土地流转进行规模经营的土地面积达到119.37万亩,土地规模经营流转率达到72.2%,像华以生态农场这样千亩以上的规模经营主体达到了120个。

  政策扶持对调动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积极性至关重要。我市在实践中,通过整合上级涉农项目资源支持以工改农为主体,将财政补贴增量有重点、有目的地投向他们,助推以工改农、集群发展的特色越来越明显。

  全市一批颇具实力的工商企业纷纷进入农业,涌现出了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明显的以工改农项目,培育了一批“商贸联农”项目。同时,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泰国正大集团、加拿大亚达—艾格威公司等多个大型外资企业争相落户唐山,伊利、蒙牛、双汇、雨润、六合等一批国家级重点农业企业纷纷在唐山投资建厂或扩大生产规模。中粮、大北农、首农、二商等众多首都企业与唐山的合作也越来越深入,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创新服务,激发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的动力

  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普遍存在技术短缺、金融支持弱、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不紧密等问题。对此,我市积极用好用足现有政策,创新服务机制,消除问题掣肘,为工商企业进入农业加力、铺路。

  在昌盛农业科技示范园,经常有一些文质彬彬的人在田间、棚室和养殖场与工人们一起劳作,并不时地进行指点、讲解。他们的身影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好奇。既不是场内工人,又不是参观者,他们是谁?原来他们是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生和老师,这里是中国农业大学的教学基地。

  破解难题,依靠科技。我市以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为主体,加强与国内农业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开展市校(院)科技合作示范工程建设,建设院士(教授)工作站、农业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及产学研一体化科研教学基地,围绕畜禽、蔬菜、果品、水产、粮油五大主导产业,引进了一批农业领域的首席专家、院士,指导唐山农业生产,进行高新农业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带动了全市现代农业在高起点、高水平、创新式发展。市政府与中国农业大学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设立现代农业特邀院士工作站、教授工作站各一个,建设试验基地和成果转化试点150多个。目前,已引进农业科技成果202项,创河北省名优产品8个,获得绿色食品标识11个。

  农业科技创新,高端是引领,终端是基础。我市大力强化农技终端服务,畅通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在全市建设了81个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综合站,实施了百万亩“吨粮田”、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等科技兴农工程。其中,仅今年以来就围绕8个主导产业遴选确定了110个主导品种和119项主推技术,遴选了1295名技术指导员,建设了31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培育了2万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30多万户,确保了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后在高起点上发展。

  农业产业前期投入大、占用资金多,生产经营流动资金不足成为一些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掣肘。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正道。于是,我市结合贯彻落实近年来中央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决策部署,大力进行农村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打通了金融支农的最后桥梁。在市县两级组建了农业政策性担保公司,优先为工商资本向农业转移项目提供担保支持。通过整理商业银行涉农贷款的要件条件,对农业主体贷款需求实行项目化管理,搭建起了银农信息共享平台。引导商业银行探索开发“信贷+担保+保险”金融产品,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信贷”的信贷模式,开展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抵押贷款试点,探索仓单、应收账款、专利权、注册商标权等货物(权利)质押贷款等,有效缓解了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今年以来,已为53家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落实新增贷款5.18亿元。同时,引导保险机构探索实施了蔬菜价格指数保险、小额信用贷款保证保险试点,重点对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给予保费补贴支持,增强了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信心和决心。

  工商资本投入现代农业,需要完善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符合时代发展的经营模式,才能实现企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共促进。

  金秋九月,是收获的季节。在唐山三商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忙碌着对各种蔬菜进行精选、包装。三商公司建立了7000亩出口蔬菜自有生产基地,公司统一提供种子、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物资供应、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采收运销,由农民分户实施合同制订单种植。新型的经营模式,既保证了企业生产原料来源的稳定和产品的品质,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

  一直以来,我市立足构建市场化投入、企业化经营和产业化开发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积极鼓励农业企业参与生产基地建设,引导农业企业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组织,或与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组织等采取订单、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建立合作生产、产品购销关系,形成了“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的“四位一体”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建立起了多个农工商联合体、利益共同体。

  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在深刻改变着农业生产模式的同时,也使农业成为社会资本聚焦的高地。

  唐山现代农业正在更高、更强、更好的发展道路上疾驰。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6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冀公网安备13024002000481号
Published at 2025/11/28 12:00:46,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