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先有学历迷信,才有假证猖獗
发布时间:2014/10/9 17:18:13 | 人感兴趣

  一个依托虚假的“中国民办高等学校学生信息”网和945所“虚假大学”网站,以办理真的民办大学毕业证书为诱饵,骗了全国25万余人,涉案金额高达1亿余元,江苏淮安清浦警方经过一个多月的工作,摧毁了这个网络诈骗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49名。9月29日,该诈骗团伙中的陆力、汪银等14名“骨干分子”因涉嫌诈骗罪、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印章罪被清浦区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9月30日人民网)。

  当社会或用人单位过度迷信从业者学历,而不是实际的业务工作能力;当用人单位对国内重点大学或国外名牌大学学历顶礼膜拜,难以甄别其能力高低良莠,必然助长社会学历造假风,以致催生猖獗的网络诈骗产业。

  笔者以为,网络诈骗犯罪团伙或许不止江苏淮安有,上当受骗的不止区区25万人,现实中的实际数据或许要高许多,情景更不容乐观。因为自身弄虚作假而受骗,最终不得不对外隐瞒的情形,估计还有许多。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

  伴随学历迷信,我国假文凭猖獗的原因,首先是我国对制售假文凭和用购假文凭的行为人,惩处不力,犯罪成本偏低。我国刑法规定: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显然,这仅仅是对伪造印章的行为人进行了处罚规定,而没有对购买并使用假证件的人作出相应明确具体的惩处规定。并且,对于前者的惩处,也存在量刑太低之嫌。

  其次,是政府有关部门在学历认证环节存在诸多漏洞。虽启动网络认证系统,但输入端数据把关不严、鉴别不准的情景频繁发生。这使得社会“真的假文凭”“假的真文凭”充斥,造成人才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竞争,导致人才浪费,更加剧了教育不公、社会不公。

  第三,公安及教育部门对制售假文凭单位及人员的追查缺乏足够的耐心和信心。或出于对制假案件侦破成本的考量,而难以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办证广告上公布的联系电话予以顺藤摸瓜式追查。这也是城容城貌中“牛皮癣”现象难治理、难根除的直接原因。

  总而言之,遏制假文凭猖獗之势,必须从扭转选人用人上的学历迷信入手,要加大能力与业绩考核的权重,同时加强社会诚信的建构,对制假行为予以严厉惩处。(贾志勇)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6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冀公网安备13024002000481号
Published at 2025/11/28 22:36:27,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