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游离在普九教育边缘外的民间“特教学校”
发布时间:2010/3/15 9:21:33 | 人感兴趣

高淑珍像照顾自己孩子一样对待每一名残疾儿童

多年的相处高淑珍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在孩子们的眼神中看出孩子们是那么渴望学习知识

   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任哲/文 张啸龙/图

    3月9日,唐山市滦南县周各庄镇洼里村民办“特教学校”内,30余名孩子正聚精会神地跟随着志愿者老师朗诵着课文。

   对于该学校的创办人高淑珍来说,这只是她创办“学校”收养智残儿童12年来普通的一天。然而,由于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原因,这所由民间自发成立、自筹经费的“特教学校”先后经历了挂牌和取缔的喜与悲。如今,面对着越来越多闻讯而来的智残孩子和难以为继的家庭收入,高淑珍和她创办的民间“特教学校”,游离在普九教育的边缘,生存艰难、发展状况堪忧。

    -育儿艰难:农村妇女创办民间“特教学校”

   今年54岁的高淑珍,是唐山市滦南县洼里村一个地道的村民。与大多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劳动者所不同的是,在她12年的人生中,来自十里八乡和省内其它城市的智残儿童,成为了她全部的精神支柱。

    “当初我也没想过办学校,就是想在家让自己的孩子认几个字。”高淑珍说,儿子王立国4岁那年患上类风湿落下了残疾。因为身体行动不便,当时已够入学年龄的王立国无法与正常孩子们一起读书。每当看到儿子希望学习的眼睛,时年42岁的高淑珍总是心如刀绞。

   无奈之下,在自己家的旧房内,高淑珍给儿子买来了书本和简易的黑板、课桌,自己当老师教起了儿子。“后来我就慢慢发现,像我儿子一样,因为残疾无法上学的孩子不少。”高淑珍回忆称,为了给独自在家学习的儿子找个伴,也让同样境遇的孩子们有个地方读书。1998年开始,她创办了民间“特教学校”。

    “一开始是我来教孩子,后来初中毕业的女儿回家后,就当起了我们这个学校的老师。”开始的几年时间里,来她这里“学习”的孩子都来自于附近的十里八乡,人数也仅仅五六人。“那时我也不知道能办这么长时间,有这么多孩子来。”高淑珍说。

    -12年坚持:近百残疾儿童感受“家庭”温暖

   光阴荏苒,高淑珍在自家院内所创办的“特教学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来自全省各地的大学生志愿者,先后加入到了这所特殊的学校中,义务承担起了孩子们的“老师”。在这些来自于秦皇岛、邯郸、衡水等地的大学生志愿者中,不乏师范院校毕业的专业学生。

    “师资”水平的提高和免费读书、免费住宿的做法,让高淑珍的民间“特教学校”名声传出了唐山。来自全省各地同样为残疾孩子求学所苦恼的家长们,纷纷将电话打到了高淑珍家里,希望把孩子送来学习生活。

    “我自己有残疾孩子,能体会父母的不容易,人家把孩子托付在这里,我说啥不能向这些家长要钱!”12年来,这所民间创办的“特教学校”全部费用,除好心人的帮助外,全部依靠高淑珍和家人种地、赶集做买卖来维持。尽管艰难,来这里学习的孩子,还是从最初的五六人增加到了每年三十多人。

   或许是高淑珍的奉献感动了当地部门。2000年10月,滦南县当地教育部门向高淑珍所办的学校,颁发了“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这个由农民自发创立的学校,成为了全日制“民办特教学校”,教授小学课程,以残疾儿童为招生对象。

   从学校挂牌起,学校创办人高淑珍有了一个新的称呼“高校长”。

    “当时看到学校能被认可了,想着这些孩子将来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我心里别提多欢喜……”高淑珍说,虽然学校的全部费用都用她家庭自己承担,但来之不易的“名份”还是让她坚定了将学校办下去的信心。

    12年下来,先后来到高淑珍这里上学的残疾孩子已经有近百人,她与孩子们的关系也在岁月的积淀中越来越浓厚。感情的加深,让孩子们对高淑珍的称呼慢慢的发生了变化,“高姨、高妈妈”取代了过去口中的“高校长”。“现在我整天和这些孩子在一起,照顾他们生活。”对于这些孩子,高淑珍有着无法形容的感触。

    -生存遇困:民间“特教学校”游离普九边缘

    高淑珍的坚持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她也因为民间“特教学校”的创办,成为了2005年《感动河北》候选人之一。

   令高淑珍和所有关心这所民间“特教学校”的人所没想到的是,2004年,同样是当初为这所学校颁发“许可证”的滦南县当地教育部门,再次向高淑珍所办的学校,下达了《关于取消滦南县周各庄民办特教学校办学资格的决定》(下简称《决定》)。

   在高淑珍所保存的一份未盖当地教育部门公章的《决定》中,记者看到,教育部门取缔该民办“特教学校”,原因在于校舍、师资、管理和经费来源的不合格。同时,在该《决定》中,对于就读于该所学校的残疾学生,也提出了分流到当地特教学校或在普通学校跟班就读的解决方法。

    “当时我也想过把这些孩子们都送到更好的学校。”高淑珍向记者介绍称,自己的学校被取消后,在这里上学的孩子们或因为家长不愿意,或因为其他原因,未能分流到当地的特教学校中。

   无奈之下,高淑珍只能借款10余万元翻盖了房屋,继续抚养并教育着这些孩子,但与之前不同的是,这回“特教学校”失去了“名份”,游离在了普九教育体系之外。

   除了学校“名份”得而复失的艰辛,更让高淑珍担心的是,这所由志愿者充当老师,游离于教育体系外的民间“学校”,师资稳定也面临着隐患。“我实在没有钱给这些志愿者老师们,不少老师在这里奉献了3年后,要结婚就离开了。”对于志愿者的离开,高淑珍特别理解,“毕竟人家也要生活”。

   事实上,为了能让学校继续下去,让孩子们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近些年,高淑珍多次找过各级教育部门,反映情况、诉说心愿,希望把“学校”并入到教育体系中。然而,由于政策等方面的原因,这件事情始终遥遥无期。

    “你说这么多年我图啥!就是看着这些孩子们可怜!”高淑珍说,她所接纳的孩子大多有智力方面的残疾,而她唯一的心愿就是让这些难以进入特教学校的孩子们学点东西,将来能养活自己。可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自己对学校的发展逐渐感到了力不从心。

    3月10日,记者电话采访了滦南县教育局,该局办公室工作人员在索要了记者证件传真后,除表示当年取消高淑珍所创办的“民办特教学校”符合规定外,也表示,目前对于这种民间创办的“特教学校”没有明确的文件规定其如何发展。

    “这不是县级教育部门能解决的,她应该找政府。”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会将这一情况反映给教育局的有关领导。

   昨日上午,记者采访了唐山市教育局。该局基础教育处分管特殊教育的张副处长告诉记者,对于残疾学生,国家规定了每个县都要办“特教学校”,免费为这些孩子提供教育。而民间所自发创办的“特教学校”,“法律规定中不提倡,但也没有明确说不能办”。

   面对着游离在教育体系外“学校”生存的艰难,高淑珍表示,她不会放弃自己对这些孩子抚养教育的坚持。“只要我活着,我就会尽我的力量,让这些孩子享受到教育。”高淑珍说。

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2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Published at 2024/11/22 5:34:22,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