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唐山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三论深入学习贯彻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
本报评论员王景刚
市委九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市委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的蓝图。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把这幅蓝图变成现实,加快实现“三个努力建成”的奋斗目标,需要我们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把唐山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在这种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市经济发展既有挑战,更有机遇,而且,这种机遇,在“十三五”时期表现得将更为突出。因此,要战胜挑战,就必须抓住这种机遇。省委书记赵克志在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上指出:“十三五”是河北发展历史上重大机遇最为集中的时期;这些机遇尤其集中在唐山,而且一些机遇是唐山所独有的。这个判断,是对唐山的鞭策和激励,它要求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必须有所认识和担当。
那么,怎么理解“机遇尤其集中在唐山”?什么机遇是“唐山所独有”?放眼当前波澜壮阔的发展现实不难发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既是全省面临的机遇,也是对唐山影响最大的机遇;“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唐山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交汇点,特别是随着年底张唐铁路的通车,唐山将打通连接大西北以及蒙古、俄罗斯的大通道;《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实施的机遇,其中在涉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等12处提到唐山。这些无不昭示着“机遇尤其集中在唐山”这样一个事实。
同时,唐山还拥有许多独特优势:唐山有深水大港,临港有190万亩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有独有的发展临港产业的优势;有中心城市规模较大的优势;有产业基础雄厚、产业人才较多的优势;有百年工业积淀、干部职工素质较高等无法比拟的诸多优势。
有机遇却抓不住机遇,是为没有机遇;有优势而不发挥优势,是为没有优势。这就要求我们千方百计地把唐山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当前,最为重要、最为急迫的,是咬住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放松,推动唐山的转型升级。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和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凝结着总书记的心血和智慧,体现了党中央的重视和关怀。京津冀协同发展给唐山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是全方位和深层次的,是历史性和转折性的。“十三五”时期,我市的重要机遇、主要优势集中表现在协同发展上,核心战略、关键举措突出体现在协同发展上,工作目标、发展成效也主要反映在协同发展上。抓住了协同发展这一重大机遇,就把握住了唐山改革发展的主旋律和大格局。
把唐山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就是要切实抓住用好这些机遇,把这些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临港产业的优势,转化为扩大开放招商、聚集资源要素的优势,转化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的优势,转化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动产业发展、经济转型的优势,努力在“十三五”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机遇千载难逢,稍纵即逝。我们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舍我其谁、责无旁贷的责任感,不负重托、造福人民的使命感,在把唐山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中,奋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再创辉煌,朝着加快实现“三个努力建成”的奋斗目标迅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