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才女杨艳环
专稿 (本报记者 杨净茹 通讯员 张久胜)一手忙田园,一手握笔端。乐亭县古河乡石桥头村农家妇女杨艳环,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人物。
杨艳环好学上进。由于家里经济困难,初中毕业后便离开学校回乡劳动。但她一直没有放弃学习。
杨艳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产中。她的家乡在渤海岸边,10余亩承包田多为盐碱地。每到播种季节,她都会参考在科技书籍中学到的知识,科学安排种植。秋后收获时,打的粮食总比其他人家多。在出售时,她又会结合报刊书籍介绍的市场规律和售卖技巧,把握时机,卖的价钱也比其他农户高。
前些年,杨艳环看到一些乡亲搞起了貉、狐、貂等珍稀毛皮动物养殖,她也买回了几只种貉和种狐。她买来特养方面的书籍,边学习,边向有经验的养殖户请教。她养殖的貉、狐不但产仔率高,成活率也高。她还根据沿海气候特点,总结出了适合本地的仔貉喂食方法,节省开支,促进生长,并介绍给乡亲们采用。最近几年,她每年都养殖200余只皮貉,收入不错。她还成为了村里的技术顾问,乡亲们只要遇到养殖难题,就会到她这里咨询或讨要“良方”,每次她都热情解答,伸与援手。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7年前,她买来电脑,安上宽带,开始了网上读书的“生涯”。在读书过程中,她锻炼着写起了博文。起初,她只是写写自己的心情,放到网上。近年来,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和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激发了她写作的热情,她将这些变成了文学作品和新闻稿件,投递到报刊杂志。一篇篇署有她名字的作品时常见诸报端,有的还受到著名作家和报社记者的赞扬。乐亭县文联主席孟庆忠在读到她的散文时评价说:“杨艳环的文章充满乡土气息,并不乏真情实感和独特视觉,她是乐亭县近年来不多见的农家才女。”去年,她被乐亭县作协和唐山市作协吸收为会员,这在她的海边小村成了一大新闻,“原来,艳环不但爱劳动,还能写文章啊!”乡亲们羡慕地称赞。
从此,手里总会携带书籍报刊和纸笔,随时阅读和写下所见所闻、心得体会。“忙中也有闲情雅趣,这样的生活多充实啊!”她总是这样乐呵呵地说。近两年来,她在省市报刊上发表的文学作品和新闻稿件已有近百篇,先后被《河北农民报》《河北科技报》评为“优秀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