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市政协连续三年持续督办同一主题1号提案的探索
专稿 (本报记者 孙愫 通讯员 常永利 李志平)连续三年,同一主题。
近年来,人民群众对环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改善环境也成为人们共同的心愿和目标。为此,自2013年以来,市政协连续三年将环境治理内容的提案作为1号提案,通过把1号提案的办理落实作为贯穿全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广泛协商、加大督办力度,为全市环境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
据统计,去年以来,我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同比增加24天,重度污染以上天数减少32天,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率达20.4%;新增造林面积18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了9个百分点,全年新发展和改造果树16万亩;水源污染得到有效防治,确保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更包含着市政协连续三年持续督办同一主题1号提案的心血与汗水。
回应群众期盼
精心安排部署
唐山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以钢铁、建材、装备制造、化工、能源为主的重化工产业结构,使其长期积累下来的环境问题较为严重。
近年来,改善生态环境一直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是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也是市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内容。
2013年,民进唐山市委提出的《加大空气污染治理,促进环境与生态建设,确保人民健康》和民建唐山市委《关于打造碧水蓝天、建设美丽唐山》的提案被正式列为市政协1号提案;2014年,面对环境治理的阶段性成果,市政协又将《关于继续加大我市大气污染治理力度的建议》作为1号提案,继续加大督办力度。
去年年初召开的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大气、水、土这些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质量问题,又一次成为委员们参政议政的焦点、重点关注的热点。为此,市政协在总结前两年办理1号提案经验的基础上,将九三学社唐山市委提出的《关于继续加大唐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的建议》确定为市政协2015年1号提案,这也是市政协连续三年将改善生态环境的建议作为1号提案,进行跟进督办。
该提案由20名政协委员联名,经过广泛调研,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我市加强大气、水和土污染综合治理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对推动我市生态环境改善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市委、市政府对1号提案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对1号提案办理作出重要批示,明确承办单位,提出办理要求,责成相关承办部门认真办理落实。
为确保1号提案的落实,市政协主席郭彦洪亲自领衔督办1号提案,全面负责;同时专门制定下发了《唐山市政协2015年1号提案实施意见》,明确了1号提案的督办分工,确定环保局、发改委、工信局等部门、重点企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为承办单位;明确了重要污染物减排,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改善,土壤污染防治等四大方面的督办目标任务;明确了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16个市直部门及驻唐重点企业的督办内容、完成时限等,并由各位副主席分包2个县(市)区、2个承办部门和企业。
此外,去年3月31日,市政协就落实1号提案专门召开安排部署工作会,对该提案督办进行了具体部署,要求各单位加强协调联动,共同努力,推进全市大气污染整治各项指标如期实现。各位副主席按照督办分工,分别率领市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市政协相关委员会,分赴各县(市)区及市直有关部门和企业进行现场督办,取得扎实成效。
加强民主协商
创新督办方式
近年来,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充分发挥智力密集、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和作为协商民主主渠道的重要作用,组织广大政协委员和政协各参加单位,与承办单位就1号提案办理开展多种形式的协商活动,通过协商议政,汇集智慧,达成共识,以民主协商推进提案落实。
——界别协商督办。邀请党派团体分别到相关承办单位,就环境保护内容听取承办单位办理提案工作汇报,提出意见和建议,广纳群言,广集民智。
——对口协商督办。围绕1号提案涉及的大气、水和土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对口专题协商,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增进理解、达成共识。
——专题协商督办。按照市政协每两个月组织一次提案办理协商活动工作安排,将1号提案重点督办内容列入其中,组织召开了提案者、相关政协委员、承办单位参加的专题协商会议,了解1号提案办理落实进度,面对面沟通交流。
——组织视察督办。由市政协主席、副主席带队,结合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和相关部门,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党派团体,围绕1号提案重点督办内容,到承办单位和县(市)区工作现场,开展实地视察检查。
——专项会议督办。市政协在3月底前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年中召开1号提案专题督办会议,年底在市政协常委会上听取1号提案承办单位汇报,从更高层次督促1号提案办理落实。
据统计,市政协仅今年共组织1号提案专题督办活动10余次,参加委员120多人次,提出意见建议200多条,有效推动了该提案的办理和落实。
强化督办效果
形成强大合力
环境的治理涉及方方面面,办理1号提案涉及到很多领域,牵扯较多单位。要使提案办理工作落实见效,必须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措并举推动提案督办。
——强化领导督办。按照督办分工,1号提案由市政协主席郭彦洪总牵头,负责全面督办;市政协各位副主席按分包的承办单位和县(市)区分别进行具体督办。一年中,市政协主席以及各位副主席分别带领政协委员,对大气、水和土地污染的综合治理中分包的承办单位、督办内容到各县(市)区、各承办部门进行督办。
——强化提案者参与。邀请提案者和政协委员共同参与,加强提案者和政协委员与承办单位的联系和沟通。提案者和政协委员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参与视察、调研等活动,提出更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强化部门参与。1号提案承办涉及12个县(市)区人民政府、4个开发区(管理区),13个市直承办单位,3个大型企业。各单位、各部门高度重视1号提案办理,分别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明确承办处室和负责同志,认真落实本单位职责范围的内容,推进了1号提案办理和落实。
——强化舆论宣传。运用《政协委员关注》栏目,对1号提案办理落实进度等方面及时进行宣传报道,《唐山政协》《提案督办专刊》等杂志和简报对1号提案的督办落实工作进行大力宣传。
——强化组织协调。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切实做好1号提案督办的组织协调工作,邀请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和市政协相关专委会、相关承办部门的负责同志和有关市政协委员协调联动,加强与承办单位的联系与沟通,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搭建了“提”“办”双方交流平台。
在市政协的努力推动下,各相关单位和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及时沟通、密切配合,在提案办理中协同作战,积极想办法,出实招,共同研究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了共同推动提案落实的强大合力。
多方共同努力
办理初见成效
近年来,市政协发挥优势,认真督办1号提案,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各承办单位和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新闻单位及时宣传报道,共同推进1号提案办理和落实,扩大了1号提案的社会影响,促进了全市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
一个个数字最具说服力:
——2015年,全市压减高炉18座,转炉52座,化解炼铁产能827万吨,炼钢产能2057万吨;1至7月份,规模以上煤炭消费总量4348万吨,比2014年削减309.88万吨;淘汰黄标车2253辆,关闭取缔矿山58家;市中心区主次干道两侧露天烧烤全部取缔,扬尘治理达标率达到97%;新增造林面积18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了9个百分点,全年新发展和改造果树16万亩。
——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整治城区河道优化水环境,调引生态用水改善河道环境,加强水质监测,强化地表水保护,水源污染得到有效防治,改善了水源生态环境,确保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
——去年以来,唐山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同比增加24天,重度污染以上天数减少32天,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率达20.4%。
……
“环境治理非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要在巩固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加压奋进,持续发力,确保中央、省市环境整治工作的各项指标如期实现。”市政协2015年1号提案部署会上,市政协主席郭彦洪的讲话曾表明了对环境治理的态度,更给与会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懈地努力,是对人民群众期盼的最好回应。
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唐山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