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业态确保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进展
——访市政协委员、市文广新局局长韦远东
专稿 (本报记者 卢山)“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着眼提升城市软实力、激活文化健康产业进行了阐述,这为我市的文化发展指出了重点,更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市政协委员、市文广新局局长韦远东谈到参加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的感受时说道。
“面对当前‘互联网+’的发展新形势,我们在继续做强传统产业的同时,要主动应对,大力发展新型业态。”韦远东表示,“我们将通过设立‘三枝花’剧场、主题酒店、专业卖场等形式,让唐山特色艺术焕发生机,催生新的业态。还将加快数字内容产业发展,重点支持高新技术开发区、丰南区等动漫基地建设,进一步扩大银贝壳网络游戏开发、百川文化科技融合服务平台的影响力,打造全产业链条,提升市场竞争力。借助参加深圳文博会等重要活动大力推进以商招商、以企招商,吸引更多优质文化项目落户唐山,确保年内引进大型文化创意、影视制作、演艺娱乐等企业3家以上。此外,还有北斗卫星智慧曹妃甸·石化港、职教城、曹妃甸慧钜文化创意产业园、凤凰之滨人造沙滩、新华文化艺术创业大厦、国际游艇会等项目,这些项目建成后,将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韦远东介绍,围绕举办世园会的契机,市文广新局将重点推进实施南湖创意岛、南湖薰衣草庄园、唐山大剧院、南湖国际会展中心、唐山文化产业交流展示中心、糖果王国等一批特色文化产业项目,打造南湖文化产业集聚区。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积极与北京大学1898文创孵化器开展合作,加快推进曹妃甸大学城文化创意主题街区、曹妃甸文化艺术中心及唐山市文化艺术创意·展览中心、冀东文艺三枝花传承基地等一批文化项目建设。
“与此同时,我局还将进一步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与京津的文化合作交流。”韦远东解释说:“市文广新局作为发起方,与京、津两市六个区的文化部门签订了文化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包括北京市东城、朝阳、西城和天津市和平、河西、津南),建立了1市6区文化合作机制。“经过一年多的合作,引进京津文化产品,唱响《唐山大舞台》,得到了我市群众的高度认可。所以,在新的一年中,我们将进一步提升与京津的文化合作层次,确保京津唐文化协同发展取得新进展。”
“我们要主动承接北京市文化产业向外辐射和转移,深化项目合作,支持驻京文化企业依托资源优势来唐投资兴业;把以‘冀东文艺三枝花’为代表的唐山特色文化送到京津,提升唐山文化的影响力,把京津高端文艺演出引进唐山,借京津文化高地,提升唐山文化品位;进一步加强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示范走廊’建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群众品牌文化活动、文化教育培训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特别是推动博物馆、群艺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单位在深化改革、实施现代化管理上开展馆际交流,促进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走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宽领域。”
“新任务、新目标,我们任重道远。”韦远东表示,“但我们有信心,一定会落实好国家、省、市相关政策,加大对新型业态的扶持力度,让更多的人投入到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中,发挥文化创意孵化功能。同时,进一步对接京津高端研究机构,加快文化服务,增强文化交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城市品位,扩大唐山文化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