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园:真情注入网格 管出和谐社区
专稿 (本报记者 施疑 常云亮)“惠民园,美丽的家园,我赞美你,我依恋你,你是安居工程的典范,网格化管理把党和群众紧密相连……”猴年新春佳节前夕,路南区惠民道街道惠民园社区爱好文艺的居民们在社区音乐舞蹈排练厅高唱《惠民园之歌》,表达对网格化管理的认可。惠民园社区由南湖平房回迁户、廉租房租户组成,五年的网格化管理使这个基础差、矛盾多的特殊社区,变成了河北省和谐示范社区,经常有兄弟单位来参观学习。
很多社区都在实行网格化,为何惠民园变化这么大?科学管理没有大道理,都体现在一件件为居民服务的小事里,而这些小事则饱含着网格员的真情。
惠民园社区2011年初投入使用,居民数量多,社区干部新,拆迁遗留问题亟待解决,弱势群体需要帮扶,社区工作面临严峻挑战。恰逢路南区开始探索社区网格化管理,惠民园社区把56栋楼、6385户居民划分成19个网格,由一名社区工作人员作为网格管理员,一名热心居民作为网格助理员,组成搭档,履行采集居民信息、排查化解矛盾、为民服务、环境整治和综合治理的职责。
现任惠民园四社区党支部书记的马丽娜是第一批网格管理员,入户采集居民信息时,哪户居民是空巢老人,哪户居民是优抚对象、伤残军人,她都门儿清。某楼一位大姐因病不能工作,她和儿子的生活全靠亲友接济,生活没保障可是大事,马丽娜及时为她家申请了低保,还为其子申请了学生额外补助。自己没想到的事,网格员主动帮忙办了,这位大姐写了表扬信送到社区,逢人便夸网格员真给居民办实事。
现任惠民园一社区党支部书记的张海玲管理的网格里,有一名刑满释放的居民大姐,四处找工作无果后来找张海玲,“我知道错了,可社会不接纳我。我想找个离家近的工作,中午能给闺女做饭,我不怕吃苦。”社区需要就业的居民不少,张海玲最惦记这位大姐,见人就“推销”,很快帮她找到了清扫员的工作。大姐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个大西瓜送到社区,表达对网格管理员的感谢。
如果对网格管理员来说,及时反应诉求、解决矛盾问题是工作职责,那么网格助理员则纯粹是“为人民服务”。社区有两户居民因楼上空调滴水产生矛盾,双方各讲各的理,甚至打到了派出所。60多岁的网格助理员王连海看到双方都不让步,提出自己出200块钱,找工人把楼上的空调往旁边挪挪。这句话把楼上的住户感动了:“钱我出,明天就找人挪空调。王大爷自己出钱给我俩调解,图啥呀!”虽然年龄大了,但王连海为居民服务的力度一点不减,楼道的灯泡坏了,他去物业找灯泡,自己蹬着板凳换上,几年来换了100多个。他说:“小区这么多居民报修,物业服务难免不及时。换灯泡这种小事我能干,早点换上大家都方便。”
大事小事,分内事分外事,网格员都主动担当,辛勤耕耘着自己的“责任田”。回迁伊始,公共设施不完善,个别房屋质量不过关,网格员将情况上报,社区协调有关部门一一解决;流浪汉在社区燃气站附近烧火做饭,网格员发现后及时排除险情;做二手车生意的居民想利用互联网拓展业务,网格员教他用电脑;下水道堵塞住户惊慌失措,网格员帮忙联系物业及时清理……网格员用真情解决难题,赢得了居民认可,也感染带动了居民互帮互助。现在,每场雪后,都有居民跟网格员一起扫雪;生活不能自理的居民,保姆有事外出,邻居帮忙买菜做饭;社区工作人员加班,居民们主动送来饭菜。社区干部和居民、居民和居民的关系非常融洽,基本实现了居民自我管理。
“网格化管理改变了过去被动完成任务的工作方式,主动将社区工作拓展到方方面面,做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惠民道街道党工委书记靳朝华说。
在化解矛盾、科学管理的基础上,惠民园社区各网格还结合各自实际打造了特色服务品牌。有的网格以歌舞队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有的网格利用医疗资源优势,开设健康咨询辅导站;有的网格残疾人、特困户多,党员志愿者主动结对帮扶;有的网格学生多,退休教师便开设“四点半学校”看管孩子。一个个特色“小网格”编织出一幅幅和谐、幸福的民生画卷,居民的安全感、幸福度、满意率大幅提升,“和谐新社区,美丽惠民园”成为一张闻名遐迩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