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长的“安全经”
专稿 (本报记者 志远 通讯员 刘艳俊)“严格杜绝三违,做到既不伤害他人,又不被他人伤害,确保生产作业安全……”这是三友远达酸浴一车间过滤班班长高海东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在日常安全生产监管中,练就了一套刚柔并济的“硬功夫”。
“婆婆嘴”念起“紧箍咒”
无论是在班前班后会,还是嘈杂的检修现场,只要有人敢在他的眼皮下违章,他就会随时随地念起他的“紧箍咒”。“下来,快下来,怎么不戴安全帽就上去干活了,上方施工没看到吗?”高海东一边制止着外围施工人员违章操作,一边讲解着安全操作规程。他那张爱唠叨的“婆婆嘴”一打开,就又开始念起了“紧箍咒”。首先从正确佩戴安全帽开始,针对岗位中的应急措施进行讲解,最后再通过身边的案例进行分析教育。足足半个小时,让这位施工人员心服口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高海东对安全工作的监督和检查,使工友们养成了习惯,只要看到他,总会条件反射似的摸摸自己的安全帽,检查一下自己劳保用品的穿戴。用工友小张的话说:“班长就是絮叨了点,但那不断重复的‘紧箍咒’都是为了大家的安全,再唠叨我们也认了。”
“火眼金睛”辨别事故点
高海东在平时的安全监管中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再隐蔽的事故点也逃不过他的眼睛。他所在的过滤工段,平时检修和更换滤杆的过程中,总会将滤器的滑板吊装后再进行滤杆的更换。一天,同事们正准备对微孔滤器的滑板进行滤杆更换时,恰巧被前来巡检的高海东瞧见,不容分说,他让刚刚吊装固定好的滑板重新放了下来,指正了吊装滑板上潜在的安全隐患。为有说服力,他进行了设备吊装的事故演示,详细讲解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吊装滑板应采取额外支撑的双重固定法,以消除安全隐患。恍然大悟的工友,都情不自禁竖起大拇指,“真有你的!”
过滤班组正是有了高海东这样刚柔并济的双重监管,在他“紧箍咒”和“火眼金睛”的监督下,从未发生过一例安全事故。在车间“安全月”的评选中,连续两年获得了车间“安全示范岗”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