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艺术品投资要慎重
(记者 刘珲 立峰)在两天的鉴宝会上,记者发现亮相“宝贝”多为瓷器,但其中不少瓷器经专家鉴定为赝品。记者就此采访了本届瓷器类鉴定专家杨静荣。他建议:市民进行艺术品投资一定要慎重。
杨静荣说,早在清晚期、民国时期,景德镇就已经开始批量生产仿古瓷,原因是那时官窑倒闭,剩余不少劳动力,他们为了生存,被迫从事这种仿古瓷的制造。改革开放以后,一些国营瓷厂倒闭,一些失业人员也加入到这一行列。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收藏人群规模日益扩大,全国现有7000万收藏大军,这在客观上反映了一种过热的市场需求。在这种旺盛需求的推动下,造假者也会越来越多,这也是赝品屡见不鲜的原因之一。
谈及艺术品投资,杨静荣建议,市民一定要理性,千万不要抱着“捡漏”的心态搞收藏。现在投资收藏的人很多,经过反复拉网筛选,已经不太可能会有什么东西漏下。再者,艺术品本身虽具有观赏和收藏价值,但对投资人士的眼力要求很高,而这种眼力只有经历数年甚至数十年经验的积累才能形成。换句话说就是,如果你对收藏领域不了解,千万不要涉入,否则会面临很大风险。收藏者如果买到了赝品,也应保持一个健康、平和的心态,因为很多收藏者都是从买假货、交学费开始起步的,这是每个初学者都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