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读懂一座英雄城市
——世园会第二次试运营前夕探访唐山园
专稿 (本报记者 郑芃芃)唐山世园会第二次试运营在即,作为本届盛会中备受外界瞩目的展园之一——东道主唐山园,即将在此次试运营中揭开神秘面纱,开园纳客。日前,记者来到唐山园一探其芳容,亲身感受她散发出的独特魅力。
感知唐山灿烂辉煌的工业文明
3月31日清晨,记者从位于世园会核心区东北部的国内园大门进入,穿过玉兰盛开的石家庄园,便来到了令人无限遐想的唐山园。
“截至目前,唐山园土木工程、苗木种植、道路硬化、环境小品的建造和室内装修等项目均已完成,正在进行文化策划和布展工作,下一步还要进行地被花卉的栽植和景观维护,预计将于4月中旬全部完工。”唐山园项目负责人韩乃兵介绍说。
记者环顾四周,唐山园全园建筑采用传统风格,色彩以灰、白为主,选用青砖、灰瓦等建筑材料,用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建筑和亭廊围合出两个不同的院子。其中一个较为封闭,在这里凝固了唐山的民俗历史,有栩栩如生的京东大鼓场面雕塑在院子里站立。另一个较为开放,用实物体现出“山”与“路”的意向,暗含城市转型发展之意。
园林构架则采用本地植物如元宝枫、西府海棠、暴马丁香、造型油松、竹子、玉兰等,与配套建筑相映成趣,凸显唐山本地园林园艺特色和风格。而这个风朗气清、气温日渐升高的季候,也使园内的各类乔灌木挺直了腰身,吐露新绿,把唐山园衬托得格外秀气迷人。
唐山世园会执委办负责人王旭春告诉记者:“唐山园位于河北园内,展园占地面积966平方米。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曾经诞生了‘七个第一’,塑造了工业城市的辉煌;唐山是一座抗震城市,诞生了可歌可泣的抗震精神,塑造了独特的人文气质。随着城市文明步伐的加速,唐山正努力实现着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展园在设计时运用了隐喻手法、工业建造技术、植物文化含义、空间序列等手段,渲染了城市发展的脚步与气氛,表达了城市的发展精神与转型意志。”
“想象中的唐山园是宏大的、是金碧辉煌的,可当这个古朴的四合院落映入眼帘,我似乎读懂了设计师的心意。因为它比钢筋混凝土类的建筑更有灵气,更能与园内这些同样灵动的花草、竹林、树木相得益彰、互为依托,倾诉着唐山过往的历史与故事,让人回味无穷、蕴藉无限。”在三五成群的游人之中,现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研究生黎峥告诉记者,她利用这次回家探亲的机会,特地来领略世园会的风采。
园内有5个厂房似的钢木构架,寓意开启了唐山作为近代工业先锋城市之门,由玻璃、钢铁、铁轨和水泥块等工业制品做成的7条线性的“山”与“路”,代表着唐山在近代中国工业和经济发展中的“七个第一”:中国大陆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桶机制水泥、第一张工业股票、第一个卫生陶瓷洁具、第一位中国人担任的大学教授。这“七个第一”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代表产物,深远地影响着这座城市的产业发展,并带来了唐山的百年兴盛。
黎峥告诉记者,作为一个“90后”,她最深的感受是,这园里的一花一木、庭院深深,都在用园林园艺的语言,讲述着一个有关家乡唐山“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历史寓言。震后40年唐山飞速发展,她获得的是70、80等其他年代生人所不可与之比拟的幸福感。“参观了唐山园,我心中突然有了一个梦想,我要参与到唐山‘明天’的发展、开拓与建设中去,成为建设大军中的一员,用所学专长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富裕、欣欣向荣!”
聆听唐山转型发展的铿锵足音
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从遭受大自然的无妄之灾到对重生之渴望的凤凰涅槃,这段路途道阻且长、迂回曲折,却饱含着唐山人对资源、环境和自然那带着血与泪的思考,那从废墟中站立的顽强与执着,以及对绿色生态家园的憧憬与修建。
如今,就在唐山大地震40周年之际,我们站在世界园艺博览会的舞台,面向全世界庄严宣告,被称为“钢城”“煤都”的唐山,经历过从毁灭、重生、及至崛起的唐山,经历着新常态下结构调整带来种种阵痛的唐山,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涅槃之路。
游园中,展园内7条线性的“山”与“路”最为醒目,它们抽象又具体,却又激发出无限的想象,这些由玻璃、砖块等制成的群山和道路,凸显了唐山作为工业地区发展过程中的艰难和坚毅,凸显了唐山人民历尽苦难坎坷却又百折不挠的傲然风骨。如今,750万唐山人民正夙兴夜寐、改革创新,奋力实现绿色发展、转型升级的伟大宏愿。
在时间与空间不断向前延伸的布局中,7条“山”与“路”穿越园区大路,伸向水塘泉边,而水塘中那3个高高扬起的喷泉奋力将水柱喷向空中,这代表了唐山在经济、文化和生态文明中积极向上的转型姿态,预示着美丽唐山将要奔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
庭院广场中央,深浅两色地砖呈螺旋状回环相间,集中到一个下沉水塘前。水塘中有有汩汩清泉流下,营造安静而从容的氛围,代表唐山的母亲河——陡河和唐山的大地资源,唐山的发展就是得益于这块土地赋予的丰厚地下资源,正所谓万涓归源,有涌泉相报。
除此之外,整个园内在不同的区域形成了不同的植物群落,并注意与硬质景观的紧密结合,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共同打造“转型”主题。
作为园艺空间的一部分,园中种植了很多竹子。挺拔、修长、四季苍翠又凌霜傲雪的竹子代表了坚韧与谦虚,代表了唐山人虽历经磨难,却凭着青竹般的精神,感恩全国人民鼎力相助,不断超越自我,加压奋进,在转型发展的征途上铿锵前行。
记者游览完唐山园,在“山、路、花、竹、泉”的造园格局中,既领略了自然风光,更感悟、了解唐山的历史和文化。待到正式开园之时,在繁华与热闹的发酵中,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也将感知绿色发展、转型升级这一朴素理念落于城市之中的生态启迪,感悟一场园艺盛会在此蓄势迸发的“蝴蝶效应”,感叹唐山山明水秀、花开花落的无垠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