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带您游世园系列报道⑨
岭南园: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位置:岭南园位于世园会核心区东北部,国内园南部,东临西部园,北临现代园。
主题:梦里故乡。
概况:岭南园将岭南和闽南风格有机结合在一起,吸取“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造园手法,体现清巧秀丽、通透朴实、中西交融的园艺风格及独特的华侨文化,包括广州园、漳州园、厦门园3个城市展园。
路径:由世园会1号门进入,经市民广场向东,沿龙山北路从植物风情馆对面进入岭南园。
导游记者:范圣英

①岭南园外景

②广州园

③归侨故乡

④园中雕塑

⑤漳州园

⑥风土建筑
记者赵亮摄
广州园
主题:梦回广州
本园亮点:岭南盆景
远远看去,岭南园的建筑造型别致,屋檐处竖着高高的“大耳朵”,称为“镬耳墙”。据说在元明清代,只有拥有功名的人才有此资格建造镬耳墙,官位大小决定镬耳的高低。这些竖着“镬耳”的岭南房屋坐落在高高的山坡上,高低错落,鳞次栉比,清沏的溪流顺着阶梯状山坡缓缓流下,呈现出一幅悠悠岭南图。
沿石桥走上高坡,一座竖着镬耳墙的船形建筑“停靠在岸边”。码头上,几位岭南女人塑像翘首期盼,万千情思,缭绕心间。这幅场景展现了远方的游子把船舶停在家乡的湾畔,回到久别的故乡。
广州简称穗,广州园也叫穗园。进入穗园的芭蕉月洞门,一面玲珑的照壁遮住园中景物,几块散石,几组盆景摆放在照壁前。全园传承了岭南园林的文化精髓,包括“岭南人家” “西关风情”“岭南盆景”“渔家文化”四景。
绕过照壁,可见院中处处是花木、灌丛、奇石,极富热带风情。这里将展出形态各异的人物雕塑,来展现岭南人的生活百态和广州西关的风俗民情。沿园路往里走,东部是一座轻巧的凉亭,叫穗亭,亭前将摆放一盆盆岭南盆景,让人充分领略以小见大的匠心之美。
西关是广州荔枝湾的旧称。一杯红茶、一个壁炉、一栋洋房,一个侨归东山少爷的典型生活;一盆兰花、一笼画眉、一手厨艺,一个地道西关小姐的精致态度,这就是西关风情,它是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碰撞的结果,具有独特的魅力。岭南盆景是中国盆景艺术五大流派之一,一般以广州人称之为“树仔头”的树桩为主,其品种多达30余种。
园中渔家小门处将展示渔网、渔船、鱼篓等小品景观,让游人感受到浓郁的生活气息,体验到奇妙独特的渔家文化。
“烟花一放惊寰宇,香荔千年梦故乡”,广州园以承载着岭南历史和归侨文化的景观表达了广州人敢为人先、勇于进取的态度,彰显了岭南文化兼容、创新的精神。
漳州园
主题:印象漳州
本园亮点:漳州水仙花
进入漳州园,首先要经过一道竹墙,竹墙上镶嵌着两簇洁白的水仙花。水仙花是漳州的市花,也是漳州“五大名花”之一。古人曾称赞水仙花道:“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
据了解,漳州水仙主要有两个品种,一是单瓣的,名为“金盏银台”,清香浓郁;另一种是复瓣的,雅号“玉玲珑”,香气稍淡。水仙花江南处处皆有,唯漳州水仙鳞茎硕大,箭多花繁,故有“天下水仙数漳州”之美誉,为“漳州三宝”之一。
展区中有两条园路穿过,形成一个天然的椭圆,竹子排成的景墙起到障景的作用,旁边富有地方特色的土楼别具一格,引人注目。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造型奇异、风格独特,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依山就势,用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建成,其布局合理,建筑模式自成一体。而且冬暖夏凉,具有很强的抗台风、抗地震能力,能够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要求。
为展现漳州水仙的魅力,在漳州园内,还将专门设置漳州特色植物展示区,种植水仙花配以盆栽的漳州特色植物。
走在漳州园中,经过花田、眺望土楼,感受着漳州古朴的特质,身临其景,心入其境,俨然自己就是一位客家女子,辛勤劳作了一天,走在归家的途中。
厦门园
主题:凝聚力量,同心同德,共圆梦想
本园亮点:圆弧形镂空红砖景墙
来到厦门园,一个红砖砌筑的圆弧形镂空景墙格外醒目,它是运用闽南红砖传统砌筑工艺垒成,寓意“同心圆”,因为今年是唐山纪念抗震救灾40周年,厦门园用“同心圆”来弘扬唐山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呈现“凝聚力量,同心同德,共圆梦想”的民族精神内涵。
圆弧形红砖坐凳、异形红砖铺地、烟炙砖砖雕景墙、烟炙砖花池,厦门园中,处处体现“同心同德”主题,处处体现其独特的红砖文化。
在厦门,聪慧的闽南人用闽南特有的红土烧制成优质的红砖红瓦,一扫其他民居的灰暗色调,色彩鲜丽,赏心悦目。红砖为墙,红瓦为顶,花岗石为基座,辅以木石的透雕、漏雕、圆雕、浮雕图饰等特色工艺,这就是典型的福建红砖古民居村落。
除红砖外,另一体现厦门特色的是仙人掌多肉植物,园中处处种植着仙人掌,该类植物属于低碳节水耐旱植物,被称为“沙漠英雄花”。在恶劣环境中也能顽强生长,与唐山抗震救灾主题相互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