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
四年进入收获期开启双边地方合作新纪元
(记者 赵立峰)自2013年召开第一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4年来会议取得了丰硕成果,架起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开展合作的桥梁。今年第三次会议将在唐山召开,将开启双边地方合作新纪元。
中东欧16国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波黑、阿尔巴尼亚、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16个成员国。16国总面积130多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3亿。
中国同中东欧国家有深厚的传统友谊,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经济高度互补,双边经贸合作前景广阔。中东欧国家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升级的强烈需求,而中国在装备制造、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则具有竞争优势,双边合作不仅契合了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各自发展特点与合作需求,而且符合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利益。
目前,“一带一路”建设正把中国和中东欧国家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双方在交通、能源基础设施领域有着巨大的合作潜力。在“一带一路”60多个沿线国家中,中东欧国家占四分之一,同时各国资源禀赋不同,是全球新兴市场的重要板块,“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拓宽了沿线国家的企业投资之路、贸易之路,也拓宽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文化之路和友谊之路。
第一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于2013年在重庆举行,第二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于2014年在捷克的布拉格举行。通过前两次会议,双方逐步建立健全了地方合作机制,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合作提质增效奠定了良好基础。经过4年多的发展,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格局,已经进入了收获期。中国同16国贸易总额近年来总体呈增长态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企业在16国投资超过50亿美元,16国在华投资超过12亿美元。
2014年12月,中国与中东欧16国共同发表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贝尔格莱德纲要》中确定了2016年第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在我市召开。
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双边地方合作将开启新纪元。目前,地方合作已经成为“16+1合作”中更加具体、务实、“接地气”的组成部分,会议将有16国的58个省(州、市)参会,中东欧国家参会热情高,参会嘉宾都是抱着很大的期望而来。国内北京、天津、辽宁、山东等14省(区、市)的会员单位也将参会。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都处在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中东欧各国现在急需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唐山在钢铁、水泥、陶瓷重化工业、装备制造、海洋产业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此次会议的平台作用和桥梁效应愈发凸显。在“一带一路”建设引领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间的经贸往来和各领域合作必将不断深化,共赢新局面正在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