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扎堆“开刀”三十集体出院
医疗界人士指出:改变就医观念是关键
记者近日走访调查发现,过年不看病、不住院,正月不吃药、不手术等“老皇历”,如今仍被不少人信奉,一些市民为避免在医院过年,年前提前住院“开刀”,导致市内多家医院出现就诊高峰。
不愿在医院过春节
近日,记者在市区各大医院随机调查了20名就诊患者,有13名患者表示,现在来看病,就是为了避免过年看病。“选在节前把手术做了,放假还能好好休息一下!”记者在医院病区采访时,不少患者都向记者透露出这样的想法。市民王玉告诉记者,她被查出患上了胆结石,但是由于平时工作太忙,一直没去治疗,眼看就要过年了,“总不能到过年时还在医院住院吧。”但她到医院后才发现,很多人都和她想法一样。因此手术排得比较紧张。
“这几天的手术确实排得满满的。”采访中,许多医生都告诉记者:近半个月来,每天择期手术量比平常增长了一到两倍,主刀医生不得不中午或晚上加班。许多医务人员“抱怨”:每年一进腊月,病人就扎堆看病、住院、手术。
“不少父母节前预约给孩子手术,仅前天就做了20台扁桃体、鼻中隔弯曲等小手术,手术量是平时两倍多。”某医院耳鼻喉科的主治医师王哲告诉记者。心内科专家王军伟说,病区目前住了近50位患者,其中有不少心衰的、慢性病的患者出院没多久又回到医院来,就是为了巩固一下前期的治疗效果。此外,年底也是单位体检的高峰期,在体检中,也会发掘出一部分病人,这部分病人也会集中在1月住院治疗。
大年三十集体出院
与年前大规模入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医院到了大年廿八、廿九、三十,都会出现一个出院的高峰期。记者查阅了多家医院的出院记录,这样的现象最近几年来几乎是年年如此。
“除了病情较重或大手术后不能离院的患者外,医院一般会视病情尽量照顾一些希望在年前出院的病人,门诊、住院病人数量完全恢复正常往往要等到正月初十之后。大多能‘动弹’的病人都想办法回家,但有些病人并不符合出院标准。”王医生介绍,对病情还不能完全控制却急于出院的病人,他们都会尽量进行劝阻。但是如果病人非要出院,医生尽管很无奈,但还是会让他出院,因为出院是病人的权利。“不过由于病人在家过年期间,情绪过于激动或生活节奏改变、饮食太过油腻,很容易出现病情反复,有的甚至危及生命。”王医生表示,还有些人明知有病,却非要过完年再治,这也同样危险。“在整个春节期间乃至节后一周牞医院大多门庭冷落牞而医院收治的急危重症和猝死病患却明显增多。”
能否手术、出院,都应听医生建议
在市区一家医院,一位住在走廊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当初来这里,就是认准了给她做手术的专家,虽然知道自己要住加床,但是她并不在意。
虽然病人希望回家过团圆年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也并不是所有病人都可以提前回家过年。记者在医院了解到,去年春节前曾有5岁的小孩患上阑尾炎,因为临近过年,家长选择保守治疗,到了大年三十,一定坚持要出院。医院没办法只好让这个孩子回去了,但是大年初二那个孩子又被送回了医院。“最后还是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时发现,这个孩子已经发生了穿孔。”医生告诉记者。
“所以能否出院、什么时候出院,患者应该听从医生意见。”市卫生局相关工作人员还提醒,临床上除了外伤、恶性肿瘤等急诊手术要立即做或限期内做,否则会危及病人生命或造成肿瘤转移,其他像先天性心脏病、胆道息肉、疝气等非急诊手术不一定要扎堆节前住院。
大医院人满为患,一些社区诊所和民营医院却门可罗雀。市卫生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今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水平提高,服务站和服务中心的覆盖率又高,如果病情允许,市民完全可以“小病去社区”,方便得多。另外,“不能在医院过年”的想法更是毫无科学依据。“看病讲的是病情轻重和治疗效果,与年节没有关系。如果不是急病重病,年后人少时再去看,还可以享受更高质量的服务。”本报记者闫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