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整治 让乡村焕发新颜
乡村振兴,环境是根本。
在丰南区东田庄乡王打刁村、崔庄户村、宋庄子村等,施工人员正在铺设地下管道、硬化道路、整洁墙体,施工现场热火朝天。为了提升村容村貌,丰南区投资1亿元实施24项工程。地下管道实施雨污分离,弱电入地;道路硬化,加宽沥青道路;绿化亮化,街道、门前、广场绿化各具特点,做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墙面整洁,吸收徽派风格,“穿鞋戴帽”,顶上灰瓦,当中白腰;公共设施方面,对村民中心、文化礼堂、公园广场、卫生室、公共厕所等“组团”打造。
在迁西县,更是打响了一场全方位、大力度的生态环境深度治理攻坚战。乡村振兴示范区计划投资2.97亿元。目前,迁西县生活垃圾市场化运行全面推开,配备保洁员55名、清扫车55辆;新建无害化卫生厕所258座,新铺设柏油路7600平方米,维修路灯36盏,栽植各类绿化苗木18600平方米。
干净整洁的环境是农村居民健康生活的基础,我市各县(市)区都根据自身情况,下大力气开展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美丽乡村也成为新唐山的靓丽底色。
文化引领 为乡村振兴注入发展活力
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引领。
我市各县(市)区充分挖掘本地产业、文化和景观、建筑等资源,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休闲产业、乡村旅游等,实现了建设与发展的相互共进,加快了由“建设乡村”向“经营乡村”转变。
在遵化市沙石峪村,人们看到的是一幅“山上松柏戴帽、山间果树绕腰、山下葡萄满园、村中海棠花开”的美丽乡村景象。这个远近闻名的小山村通过培树“葡萄采摘节”这一特色农旅文化品牌,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绿色休闲”观光农业,实现农业增收、农业增效、环境提升。
玉田县刘现庄坚持“以孝为先,诚信立本,以教存德”的核心文化理念,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各项活动。全村已经形成了敬老、爱老、孝老的浓厚氛围。目前,刘现庄走出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产业支撑 为乡村振兴增强发展后劲
乡村振兴,富民是核心。
来到曹妃甸十里海,浓郁的海洋气息迎面扑来,一幅幅精美的3D画映入眼帘:新建的河豚小镇广场上,老式的旧木船诉说着渔村的历史;河豚鱼主题民宿体现了小镇的现代气息。十里海还有一个名字叫河豚小镇,这是一个集养殖生产、加工销售、渔事体验、餐饮住宿、科普观光为一体,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项目。通过发展河豚鱼特色产业,直接增加虾农收入1000余万元。目前,十里海已成为曹妃甸乡村旅游的“靓丽名片”。
各县(市)区瞄准产业兴旺的目标,全力发展特色立村产业,北部山区村庄重点发展林下经济、山地果品、特色杂粮、中药材种植和特色养殖、乡村旅游等产业,中部平原村庄重点发展精品蔬菜、农耕体验、游览采摘、休闲观光等现代都市型农业,南部沿海村庄重点发展设施蔬菜、特别养殖、绿色水稻、高效渔业等产业,形成了“一村一品”主导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一路看,一路听,一路评,一路议,浓郁淳朴的乡风,鲜花簇拥的庭院,农民脸上绽放的幸福笑容,如画卷般呈现在观摩团成员眼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