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好“三个协商”。一是开展好“加快发展楼宇经济,助力培育城市经济新业态”议政大会协商。将议政大会协商作为今年的“1号协商”,委托专业经济咨询公司,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全面摸底调查,组织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进行广泛调研、开展协商座谈,分批次赴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先进经验,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为片区的功能、业态精准定位提供参考。二是开展好“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助力打造医疗康养高地”常委会协商。围绕“老有所养”这个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现实利益问题,聚焦构建集医疗、康复、保健、养生、养老于一体的医疗康养产业体系,深入总结前两年相关协商取得的成果,结合“五项重点工作”视察调研,组织政协委员深入基层广泛听取民意,摸清养老服务业发展底数,总结成功经验,发现存在问题,提出管用建议,形成高质量建议案报市委、市政府供决策参考,助力民生实事工程落地。三是开展好“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常委会协商。围绕消除垃圾围村、推进“厕所革命”、治理生活污水、改善村容村貌等重点,组织政协委员深入调研相关工作落实情况,组织县、乡、村干部、农民代表参加的座谈会,摸清存在问题,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就集中治理、日常管护等提出务实建议,邀请有关部门参加常委会协商共商对策、凝聚共识,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年行动。
搭建好“四个平台”。一是风采展示平台,与电视台合作办好《委员关注》栏目,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在《唐山政协》刊物和微信公众号开设委员之声、委员风采等专栏,不断增强思想性、价值性、可读性,为委员建言献策发声提供新平台。二是界别活动平台,每个专委会年内组织2次各具特色的界别活动,调动委员履职积极性;探索创建委员移动履职平台,开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为委员不受时空限制履职创造条件;围绕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组织界别委员为主体的“短平快”协商座谈会。三是知情明政平台,办好“委员之家”,定期举办政情通报会、委员联谊会、学习研讨交流会等。创设委员讲堂,宣传政策、加强引领。四是社情民意平台,以被全国政协列为全国社情民意工作信息联系点为契机,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工作网络,下移工作重心,组织广大委员进社区、入住户、问民意,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全面真实反映人民群众意愿和呼声。通过平台建设,积极为委员履职创造更好条件,提供更多机会,让委员“发声有平台、建言有渠道、履职有载体”,保证委员在履职活动中唱主角、见成效。
组织好“五个助推”。聚焦“一港双城”建设、港口和海洋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任务,发挥好协商式监督作用,在督导落实和有序参与两方面发力,在更大范围内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以实际行动助推市委决策部署落实落地。一是助推“一港双城”建设。围绕大南湖区域、站西片区、东湖片区以及曹妃甸开发建设,组织好视察调研,适时召开专题座谈会,研究问题、协商对策。聚焦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和背街小巷整治等群众关心关注问题,通过视察调研、调查问卷、组织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民意,提出意见建议,促进有关部门改进工作。发挥好政协联系广泛的优势,吸引更多资本参与“一港双城”建设。二是助推港口和海洋经济发展。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综合贸易大港、海洋经济强市,组织政协各参加单位、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开展视察调研,总结发展规律,发现推动落实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同时,动员广大委员,特别是工商联、经济界委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商招商,以企招商,以项目招商,助力港口和海洋经济发展。三是助推“凤凰英才”计划。就“凤凰英才”计划推进情况搞好视察调研,与相关部门、重点企业开展面对面座谈,查找存在问题、听取意见建议。发挥好界别委员作用,助力“引人才”“育人才”“聚人才”,为唐山高质量发展厚植根基、注入动力、提供支撑。四是助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抓好“乡村旅游”“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等协商成果的监督落实,聚焦市委确定的“全域全业全季”战略,开展界别协商,促进相关扶持政策出台,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做好《唐山城市发展史》宣传推广,编纂《唐山陶瓷》文史专著,加快推进文史馆建设,讲好唐山故事,助力提升我市知名度、影响力和吸引力。五是助推教育和医疗康养高地建设。聚焦“养老难”“就医贵”“超大班额”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教育和医疗康养业发展进行视察调研,广泛听取群众呼声,监督市委、市政府实事工程落实进度,提出改进措施,助力相关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