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右)跟随交警对过往车辆例行检查。

交警正在教记者(右)指挥手势。

记者(中)跟随交警在非机动车道疏导交通。
体验职业:交警
体验记者:魏伟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日出日落,车流穿梭,不变的是他们矗立在滚滚车流中的身影。
路上巡逻执勤,路口设卡查处,他们对各类交通违法“零容忍”。
身边是车水马龙,眼中是人生百态,他们用一个个标准的指挥手势将人们引向安全的方向。
清晨,他们在岗位上看着一座城市在霞光中苏醒;夜晚,他们披星戴月,在滚滚人潮之后踏上回家的路。近日,记者走进交警支队,体验交通安全守护者的苦与乐。
学习基本功
当天上午,记者来到市公安交警支队二大队宣传安监中队,换上了民警准备好的辅警制服——天蓝色上衣、嫩绿色的反光背心、白色的大檐帽和指挥手套。
穿戴整齐,记者来到学院路与北新道交叉口,此时交通早高峰已经过去,交警们在疏导交通的同时,开展日常巡逻工作。“每天早上,我们7点准时上岗,开始疏导,高峰过去才能歇口气。”民警说。
在岗区,辅警何英杰成为记者的指挥动作导师。直行、左转弯、停车……记者练习一个个指挥动作,他耐心地一一纠正,并讲述指挥技巧。
结束了指挥手势的学习,记者跟随何英杰来到路口。滚滚车流从身边驶过,不免有些紧张。在他的指点下,记者根据信号灯的指示,做出了几个指挥手势后,匆匆走下岗位。“在路口指挥,看似简单,却责任重大。我怕一个错误的手势,造成驾驶人的误判,再造成交通事故,事儿就大了。”记者向何英杰解释说。
随后,记者又开始在路口纠正非机动车、行人违法行为。在非机动车道旁,记者做出一个个指挥手势,引导非机动车停车、通行,对越线停车、闯信号的行人进行纠正。其间,记者遭遇个别人的冷眼,但大多数人都表示理解,纠正了自己的行为。
跟随民警巡逻
执勤交警最忙碌的时间是每天早7时至8时30分、晚17时至18时30分早晚高峰时段,其他时间属于平峰时段。
10时许,记者跟随民警孙鹏辉在辖区展开日常巡逻,依法查处违停车辆。在北新道与卫国路交叉口以东路段,民警停下警车来到便道,对一辆占用盲道停放的轿车进行拍照,固定证据,并依法开具了《违法停车告知单》。随后,民警又陆续对多辆占用非机动车道停放的车辆,开具了《违法停车告知单》。
孙鹏辉告诉记者,车辆一定要停放在停车场或停车泊位,不得在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便道随意停放。路外停车位均由交警部门经现场调研后进行施划。对于违反规定停放的机动车,处100元罚款;对违反禁止标志标线指示的,处100元罚款,记3分;对妨碍其他车辆、行人通行的,拖移机动车。另据了解,除了日常巡逻,交警部门还采取流动抓拍车、高清电子警察甚至警用无人机对违停车辆进行治理。
随后,记者跟随民警在国安街对相关车辆例行检查,时近中午才返回大队。
“我们岗勤民警平时除疏导交通外,还开展巡逻、处理交通事故等工作,都是为了保障安全、畅通。”孙鹏辉说。
夜间查处酒驾
18时30分,执勤交警们满面风尘地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宣传中队长王旭东当天值班,他说:“晚上我们值班警力还有行动,每天都是这样。”
在食堂用过晚餐,19时30分,王旭东和值班中队警力开始集结,于20时前赶到长宁道与光明路交叉口,用反光锥筒隔离机动车道,设置临时检查点,开展酒后驾驶查处行动。记者看到,长宁道由西向东的4条机动车道被收窄成1条车道,往来车辆排队驶入检查点,逐一接受交警的检查。检查点前后均布设了警力,防止嫌疑车辆逃窜。
查处行动中,大多数时光都在平静中度过。
20时30分许,一辆面包车在距离检查点一段距离时,突然减缓车速,欲靠边停车,行迹可疑。民警发现后,立即通知附近警力,将车辆控制。经呼气式酒精检测,该驾驶人酒精含量为49.1mg/100ml,属于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在交谈中得知,车上的乘客和驾驶人是朋友,晚上一起聚餐。酒后,该驾驶人认为路程不远,执意要开车送朋友回家,朋友劝阻多时未果。面对这样的结果,该驾驶人懊悔万分,接受了交警部门的处罚。
21时许,一辆皮卡车停靠在路边卸客,第一道卡的民警上前例行检查,该车驾驶人说了一句“我没喝酒”,便加大油门离开。该车行驶到距离检查点一段距离时停车,驾驶人准备和乘客互换位置。执勤民警立即上前,将此车控制。车上有两名男子,一人穿白色上衣、一人穿黑色上衣。面对民警的询问,黑色上衣男子自称是司机,但第一道卡的警力反馈司机穿白色衣服。执勤民警随即联系指挥中心,调取了该车通过路口时的监控画面,发现真正的驾驶人系白衣男子。面对铁证,白衣男子承认了驾车事实。经测试,其酒精含量为31.7mg/100ml,属于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该驾驶人说,他开车去送朋友,就三四个路口,没想到刚开几百米就被查获。
22时,月上枝头。警灯依旧闪烁,守护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