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亭史家大院:文明春风扑面来
(张景会)在乐亭县汤家河镇史庄村,有一个占地8.5亩的“农民科技大院”,后被国宝级收藏鉴定家史树青老先生提名为“史家大院”。不过很难想象,这样一个设施齐全,藏书万卷的农民科技文化大院却是由一个小学还没毕业的“半文盲”——史庄村普通农民史秉材创办的。
走进史家大院,就会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科技图书室、科普知识画廊、科技学校讲坛、文体娱乐室,真是一个学习科技的乐园。大院内的农家书屋建筑面积约近500平方米,有各类藏书6850余册,订阅各类报刊杂志近二十余种。为吸引广大村民走进书屋,这里还专门设置了社会科普大课堂,投影及电化教学器具完备,可容纳百余人上课听讲,并设有报刊大看场、百米文化长廊及书画、棋艺、卡拉OK、乒乓球等活动场室,外设演出舞台,供村民读者娱乐演出使用,农家书屋可容纳200余人同时读书阅览。如今史家大院“农家书屋”已成为当地乡镇及附近村民、百姓读书看报、文化娱乐休闲、体育活动的开心乐园。辐射范围已涉及到6个乡镇100多个村庄,人数在5万人以上。
史秉材原来搞过甲鱼和鸡、猪综合养殖。由于不懂养殖技术、不懂科学管理方法,苦苦经营8年,亏损30多万元。对此牞村里人编了段顺口溜挖苦他:“史秉材,发了疯,拿着好钱填大坑。”那些日子,他消沉过,但冷静下来细想:文化、科技,才是农民致富的根本途径啊!他想利用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民科技文化大院,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和引导乡亲们转换传统观念,加强文化学习,掌握科学技术。
个人筹资建一座文化大院,谈何容易?夫妻俩节衣缩食过日子,几年中没添过一件像样的衣服。为了节省开支,史秉材不分昼夜,自己动手拆旧建新。老伴儿也是贪大黑,起大早,清理周围环境,搞起绿化美化。史秉材就是用这种愚公移山的劲头儿和老伴儿一砖一瓦地建起了这个科技文化大院。史秉材的举动,得到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县里拿出一部分资金,帮他购买了桌椅等学习、办公用品,装备了科普教学室、图书阅览室等;一些单位也为他捐赠了电视机、书刊和所需的器材设施;县委、县政府领导和镇领导几次到现场指导,并安排专人协助他为大院搞具体规划;村支部、村委会也出了很多力,这让单枪匹马的史秉材力量倍增。
文化大院建成后,成了乡亲们读书看报、健身娱乐的好去处。为了能让群众系统的学到种植、养殖的科学知识,史秉材购来了很多科学知识光盘,另外还邀请高级农艺师、全国劳模常寿祥,农民技师魏兴全等12名农、林、畜牧养殖专家深入大院或搞科技培训,或指导生产管理,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疑难问题。目前已培训史庄与周边各村农民达5万人次,推广苹果高光效、温室秸秆反应堆等高新科技20余项,为发展高效农业,带领农民科技致富奔小康,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据史庄村村支书史俊建介绍,自从村里有了这个科技文化大院,村里迷信赌博的陋习没有了,邻里的摩擦也少了,大院成了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粘合剂。村里有些年轻人,以前一有工夫就聚众打架、聊天打牌,现在都争着到大院活动,乡风民风有了很大的改变。
在农民的精神面貌发生变化的同时,史庄村经济社会发展也是突飞猛进。几年来,村民们搞起了设施蔬菜生产,全村果树面积就达到了1200亩,20多个养殖大户每年的猪、蛋鸡、珍稀皮毛动物存栏达2万多头(只)牞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了万元。该村一跃成为当地有名的文明富裕村。
编后
统筹城乡发展,大力繁荣农村公共文化事业,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乐亭县汤家河镇史庄村的史家大院,为当地农民打造了一个弘扬精神文明、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平台,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愿这样的农村文化大院越来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