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质新增量
支撑扩投资、调结构、稳增长
我市始终坚持以“上项目、稳投资”为核心,多措并举、靠前服务。在项目建设方面,我市全力以赴抓谋划、抓跑办、抓调度,不断健全完善项目遴选、保障服务和督导考核机制,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刷新新成绩,将更多项目抓成了企业。十年来,全市滚动实施重点项目4000个,年度完成投资保持1000亿元以上。2019年,全市共实施重点项目343个,总投资达到9601亿元,当年完成投资1860亿元,重点项目投资总量占全省五分之一。我市坚持按季度组织项目集中开工和观摩测评,现场看、当面评,每月通报、分片调度,加快把落地项目抓成企业、抓成产业。2019年,我市通过项目建设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127家和45家,占全省的47.6%和70.3%,均居全省第一位。
在投资拉动方面,我市建立了推进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精准分解下达固投任务,统筹推进项目谋划储备、推介发布、政金企合作,推动项目落地实施。“十三五”累计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39.2亿元,惠及全市325个项目,主要投向产业发展等多个领域,拉动固定资产投资作用明显。十年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达10.8%。2019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以上,增速稳居全省首位。
以分类精准施策
加快产业升级、动能转换
我市突出产业项目主攻方向,坚持存量变革与增量崛起并重,坚持无中生有、有中生新齐抓,逐县区逐产业研究推进、分片区督导调度。制定出台《全市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实施意见》,形成“主导+新兴+特色”的产业布局,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我市聚力把创新主体培育成新兴产业增长源,先后制定印发《唐山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唐山市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唐山市推进新兴产业培育实施方案》《唐山市促进石墨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多个政策文件。全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每年滚动实施100项重点新兴产业项目。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石墨烯材料及应用、机器人两个基地获批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培育壮大轨道交通装备、机器人、动力电池等新兴装备制造业,拥有中车唐山公司“复兴号”动车组、开元特焊立式窄间隙热丝TIG焊接工作站等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技术产品。我市拥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09家、省级及以上工程实验室17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数量分别较2010年增加80家和17家。十年来,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总量增长6倍、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9.1个百分点。
我市聚力“四个一”行动撬动传统产业由旧转新。按照降总量、优布局、提品质、延链条、治污染总体思路,持续推进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建设世界一流钢铁产业基地和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通过“引进一个专家团队、建立一个研发机构、选投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一个培训计划”等措施,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嫁接融合。以燕山钢铁公司跨界转投的锂电池新材料基地项目为代表,一大批传统产业转型项目落地开花,带动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化工和新型建材及装配式住宅产业等传统优势产业提速发展,2019年四大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151.3亿元、占规上工业的85.1%。
我市聚力梯次培育推动特色产业做优做强。对滦南钢锹、玉田节水管材和印刷机械、迁西板栗、丰润生姜深加工、乐亭建筑支护装备等有优势、高成长的产业,逐一完善产业规划。特别是针对有规模缺高端、有基础缺技术、有市场缺品牌、有企业缺龙头等问题,制定差异化支持政策,加快组建产业联盟,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
我市聚力环保倒逼撬动工业企业转型绿色发展。执行严于国标省标的“唐山限值”,以环保提标促进减排降耗。特别是创新开展工业企业创A行动,通过开展环保评价、A级企业免于停限产等措施,引导企业加大环保投入、提升管理水平,以差别化管控引导企业创A级、超低排放。对全市106家热电、陶瓷企业开展节能专项监察,对260家重点用能单位“十三五”节能“双控”目标进行严格核定。十年来,我市历年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削减煤炭消费量均完成省达任务目标。
以港产联动、政策
创新兴产业活贸易
我市坚持港口提效、产业提质互促共进,加快把吞吐量大、开放平台集中等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开放动能。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成果丰硕。示范区管委会成功获批,北京市选派的三批挂职干部先后到位,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华电重型装备制造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曹妃甸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总体规划获批。2014年至今,曹妃甸区累计实施亿元以上京津项目135个,总投资2015.9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829.85亿元。
我市构建综合贸易大港成绩喜人。聚焦由传统装卸港向综合贸易大港转型,唐山港内陆港数量达到30个,唐山港至乌拉巴托和安特卫普国际班列成功开通。2019年唐山港货物吞吐量达到创纪录的6.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00万标箱。
我市交通一体化建设取得新突破。十年间,全市新增铁路营运里程414.02公里。津秦客专唐山段建成通车,唐山至北京压缩至1小时、至石家庄压缩至两个半小时;唐曹铁路直达北京动车成功开通,市民乘坐轨道交通出行便利性大幅提升。京唐铁路唐山段13处控制性节点工程全部进场施工,完成投资超30亿元。水曹铁路全线贯通;环渤海城际铁路、唐遵城际铁路、唐曹铁路东延等一批重大铁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正在快速推进。2019年铁路疏运唐山港上水铁矿石2555万吨,为2010年(140万吨)的18倍。12条“公转铁”专用线,计划于今年底前全部建成投运。届时我市非临港钢铁企业大宗货物运输将全部实现“公转铁”,总装卸能力达到1.47亿吨。
以产业重构更新
推动城市经济转向高新轻绿
坚持以重点片区建设拓展城市产业集聚发展空间,以“唐山周末”品牌厚植城市经济新动能,推动偏重趋同的产业结构由黑转绿、由旧转新,巩固唐山城市发展上升期。我市狠抓城市低效空间腾退。在省委、省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城市中心及周边钢铁、焦化、热电等高排放企业向沿海搬迁项目进展顺利,沿海钢铁产能占比将由目前的22.8%提升到44.3%,钢铁产业布局将实现进一步优化。通过出清“散乱污”企业、拆除无名场院,根治了一批久治不绝的污染顽疾,同时腾出了产业发展新空间。
我市狠抓高质高端业态导入。坚持以产兴城、以城聚人,着眼于提升主城区首位度,突出抓好大南湖区域、站西片区、东湖片区等重点片区开发建设。总长度23.4公里的超级绿道项目,将于今年9月底前全面完工;总投资43亿元的南湖中央商务区开工建设,建成后可实现休闲旅游、商务办公、购物娱乐等多功能融合,开启CBD全配套商务休闲度假新模式;总面积29.4平方公里的站西片区改造提升工程全面开工,3700名建设工人奋战在12个重点项目现场,形成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着力打造“城市后花园”,总面积11.02平方公里的“唐山花海”建设工程初现成效,“花海”景观等一批项目快速推进,年内可全部完工。
我市狠抓新产业新增长点培育。培仁里历史文化街区、皮影主题乐园、南湖光影水舞秀等文旅项目投入运营,成功举办第四届中拉沙足锦标赛、中国国际友好城市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加快打造“足球城市”,旅游收入保持20%以上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