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遵化市团瓢庄乡山里各庄村,渐次映入眼帘的是宽阔整洁的柏油马路、规划整齐的温室大棚、别具特色的精品民宿、浪漫时尚的咖啡小屋、酒香扑鼻的地下葡萄酒庄、茶香四溢的紫砂小院、令人垂涎的乡村美食……这一切既有乡土气息,又有时尚元素,是城里人的“诗和远方”,吸引着大批游客来此休闲度假。
“以前我们村是有名的乱村,根本没人愿意来,更别提能像现在这样坐在家里挣城里人的钱!”村民王守平说,这几年自己亲眼看见、亲身经历的村庄变化简直像做梦一样。8年间,从1.0时代跨越到3.0时代,山里各庄完成了破茧成蝶的美丽蜕变。
1.0时代
提升颜值,变“脏乱差”为“净畅美”
山里各庄村是团瓢庄乡第一大村,毗邻省道遵宝线,全村915户,3000口人,党员98名,耕地面积3776亩。村庄北靠遵化市中道山中段的笔架山,作为一个典型的山村,这里曾一度是“脏乱差”的代名词。“以前村里都是土路,晴天一身土,赶上下雨一身泥不说,还得扛着自行车回家,根本没有外人愿意到我们村来……”村民张宝辰回忆起从前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我们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是从贾主任上任开始的!”村民口中津津乐道的“贾主任”就是村主任贾泽林。贾泽林是土生土长的山里各庄村人,十几岁就离家外出闯荡,在商海中打拼多年,把自己的公司做得风生水起。2012年初,遵化市的各个乡镇进行换届选举,可是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人心涣散的“乱村”山里各庄却选不出一个能带领村子走出困境的领头人。为难之时,村里的老党员们同时想到了贾泽林。团瓢庄乡领导“三顾茅庐”,贾泽林终于被说动,抛下红红火火的公司,回到家乡开始了村主任生涯。
“没想到,上任第一天就来了俩要账的。再看看周围,村头满地垃圾,乡亲无精打采,心里就像压了块大石头!”贾泽林从上任第一天起,就每天早起到村里开始巡查,走遍山里各庄村的每个角落,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案。“村子要发展,必须先改变环境!”经过一个月的摸索,善作计划的贾泽林定下了村子蜕变的1.0计划——3年时间整治环境,消灭“脏乱差”。
“那时村里一穷二白,连村民中心都被卖了,村‘两委’压力非常大。但我们认准了一个理儿:再苦,也苦不过鲁家峪抗战;再穷,也穷不过三条驴腿办起穷棒子社;再难,也难不过沙石峪人万里千担一亩田!”从贾泽林自掏14万元赎回村民中心开始,一场村干部带头、全村参与、声势浩大的“创建最美山庄”战斗打响了。谁知,刚开始,就有村民找上了门。有人说:“你敢砍我的树,我就死给你看!”又有人说:“凭啥先拆我家茅房?”
面对重重阻力,贾泽林带领村“两委”班子以实际行动和真诚与不理解的群众开始了“对话”。没资金,村干部就带头捐款;缺人力,村干部就自己动手;党员带头砍倒了欺街的树;村民代表主动拆掉了占道的房;村里还建起了两个生活垃圾存放处……在这股劲头的感召下,全村男女老少从“站着看”到“抢着干”,欺街占道、污水横流等问题一一被解决。
2012年至2015年,山里各庄村累计投资200多万元,硬化道路1.8万平方米;村内3条主要道路旁,种上了白蜡等3种不同的树;从前臭气熏天的垃圾坑,被改造成了摄影、写生爱好者钟情的荷花塘。3年时间,山里各庄变了模样。
“村子环境好了,老百姓心情好了,干起活儿来更有劲,生活也更有奔头了!”村民单宝辉说出了山里各庄人的心声。
2.0时代
村企共建,让百姓腰包鼓起来
人居环境变好了,村“两委”完成了村民们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山里各庄人心齐了,山村发展也步入了快车道。如何发展产业,让村民足不出村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致富,让美丽乡村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山里各庄村“两委”必须攻坚的课题。依托良好的土地、区位、种植和人力资源优势,山里各庄村制定了发展的2.0计划——村企共建,产业富民,走现代农业与美丽乡村融合发展之路。
2013年,山里各庄村与唐山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亚太食品公司合作,启动实施了总投资10亿元的亚太农业旅游观光园项目,打造集特色农业、精深加工、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
如今走进山里各庄村,现代化的大棚一眼望不到头,整齐划一颇为壮观。精品苹果、草莓、葡萄等农产品采摘项目备受游客青睐,即使是严冬时节,暖棚里也充盈着欢声笑语。据介绍,截至目前,全村共流转土地2000亩,建成110栋温室大棚、100亩优质绿化苗木基地、200亩葡萄采摘园。这里冬季有有机草莓,秋季有葡萄,村民收获的草莓、葡萄前期进行采摘销售,中期制作罐头,后期还可以酿酒。
除了采摘园项目,滑雪场民俗风情园、大型会议中心、拓展训练营、葡萄酒庄、水上乐园等项目也陆续建成。村里成立了全省首家农宅合作社,建有五星级农家院1个、三星级农家院30个,组建了2个农产品专业合作社、3家家庭农场,接待能力进一步提升。
村子变美了,也找到了致富的路子,山里各庄的村民打心眼里感激村“两委”班子的付出与带动,200多名干部群众自发组成了志愿者队伍,成为山里各庄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大街小巷、田间屋后,服务项目建设、美化乡村环境、维护和谐稳定……处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2016年,村“两委”决定在进村路段打造猕猴桃长廊,提升村庄颜值。得知村集体没有资金后,孙占勇、张学著等10多名党员和志愿者冒着严寒风雪,硬是利用半个月时间,焊接完成了1200米的景观长廊,为村里节省资金15万元。“我本身会焊工,家乡建设需要我,我必须出把力!”孙占勇说。
滑雪之趣
在山里各庄村,亚太农业旅游观光园项目充分融合了农业种植、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三大产业,增强了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目前,村民通过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该项目已集约利用土地2000余亩,涉及农户200多户,安排就业400多人。农民由原来的耕作收入转变为土地入股分红加打工收入,年增收3万多元,这几乎是2012年的10倍。
3.0时代
文旅融合,乡村旅游全面发力
村民腰包鼓起来了,但山村发展并未停下脚步。村“两委”发现来游玩的客人只是采摘,就餐之后就离开了,很难留下来。这让他们意识到,山里各庄文旅产业要想更兴旺,就必须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有品位的方向发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贾泽林带领部分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赴陕西袁家村考察学习,吸收了文旅融合典型村经验后,又聘请了专业公司帮山里各庄设计,进一步挖掘村子的历史文化内涵。
山里各庄村投资500多万元,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改造热潮:对主街道墙体进行仿古式改造,绘制了特色文化街景,首先在形象上给村子注入传统文化“孝”“义”内涵。又按照不同的文化底蕴特色,将几家闲置农房改建成主题精品民宿。比如将1969年来村的26个知青居住地,改建成追忆芳华的“知青小院”;将建于1942年的山村小学校旧址,翻新成富有童年趣味的校园民宿;创新性地开办了乡村咖啡屋。此外,为进一步丰富美丽乡村和乡村旅游的内涵,还搜集年代久远的农具在农耕体验园展览,让年轻人忆苦思甜;打造紫砂小院,传承茶香文化;重修清末年间的百姓大戏楼;打造包括粉坊、油坊、米坊、炖菜小院等为一体的乡土作坊主题美食街,传承生生不息的制作技艺……
乡土作坊主题美食街总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农家饭采用最天然的食材、最朴素的做法,让游客吃出最天然的味道。“我最爱吃那道凉粉,不仅爽口,还能感受到家的味道。”美食街上,23岁的游客张女士意犹未尽, “这次是跟好姐妹一起组团来的,下次要带全家人到这里过周末。”
这边一饱口福还没尽兴,那边锣鼓大戏已经开唱。村里重修的清末年间的百姓大戏楼,不仅已经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旅游拍照打卡地,还极大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了游客的参与度。
引许多人慕名前来的红木客栈,是一家古典红木家具特色酒店,特有的大火炕、宫廷的装修风格,体现着传统特色。开门可见青山绿水,进院细品老屋庭院,加上绿色山野菜、特色农家菜,别有一番风味。该酒店2015年被唐山市旅游局评为五星级乡村酒店。
“从前一直在外地做酒店管理,自从了解到这里要发展乡村游,我就辞职回到了家乡,不仅因为对乡亲们有感情,更看好这里农村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山里各庄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项目管理经理李丹丹说。
山里各庄村按照国家4A级景区进行规划打造,坚持把建设美丽乡村与发展乡村旅游紧密结合,村容村貌实现了极大提升,乡村旅游开展得有声有色。每逢节假日,该村文化好戏连台,品鉴地道小吃,住原乡民宿,购农副特产,赏乡村民俗,体验农作生活,已成为这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村子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
集装箱营地
2019年,该村又建成了文化旅游服务中心,集文娱演出、农业科技培训、党员教育、综合性会议于一体的文化大礼堂,不仅可以提供图书阅读、卡拉OK等服务,还可以提供篮球、乒乓球等健身休闲服务。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贾泽林介绍,近两年来,乡村旅游全面发力,村里开展的各项旅游活动一年吸引游客约40万人,每年为当地百姓创造临时性就业岗位500多个,间接带动就业800多人,实现年营业收入500多万元,人均月增收1500多元。
遵化市文旅局局长郝晓山介绍,2017年山里各庄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2019年又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山里各庄村把建设美丽乡村与发展乡村旅游紧密结合,成功树立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层次丰富的乡村旅游品牌,已经成为功能完善的休闲度假地,真正实现了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农村变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