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节,滦州市504个村的村民过得心里敞亮。房前屋后的臭水、垃圾、私搭乱建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平整的街道、宽阔的广场,“活了一辈子,村里也没这么干净过,你看,多漂亮!”整洁的村容村貌赢得了百姓的赞叹,高悬的大红灯笼映照出村民的笑脸,处处洋溢着幸福与自豪。
改变,源于滦州市大刀阔斧地进行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这是一项与百姓生产生活、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重大‘民生工程’和‘幸福工程’,要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不断把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向纵深处推进,让百姓切实感受到变化,过上幸福生活!”滦州市委书记李建忠甫一上任,就向全市发出了动员令,字字铿锵,件件落地,一场力度空前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攻坚行动在滦州拉开了帷幕,短短4个多月的时间,古城滦州实现了华丽嬗变,农村多年的“脏乱差”被“洁齐美”所取代,一幅景美、村净、人和的乡村画卷铺展在冀东大地上。
彻底铲除“脏乱差”
村容村貌换新颜
滦州市榛子镇狼窝铺村是铁路沿线的一个村落,最近因为村里的“大广场”出了名。在村中央,一个占地近8000平方米的广场成了村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到了晚上,灯光亮起,锻炼的、遛弯儿的、跳舞的……连附近村的村民也被吸引来。
“这儿以前是个大垃圾坑,别说生活垃圾了,死猪、死狗……啥都往里扔,臭气熏天!看看现在,跟做梦一样啊!”村民于子川是土生土长的狼窝铺人,他家就在坑边百余米的地方,从前守着垃圾苦不堪言,现在出门就是干净整洁的大广场,“激动得好几宿睡不着觉,在这儿生活了50多年,根本想不到能变成这样!”
榛子镇南城门“榛阳门”璀璨夜景。记者 张北男 摄
村书记吴雅军告诉记者,大垃圾坑具体存在了多长时间,连村里老人都说不清,少说也有200年,它南北长400多米,最宽的地方近100米,深30米左右。如此巨大的垃圾坑,像一块难看的伤疤长久存在于狼窝铺村中央,村里家家户户私搭乱建的厕所、车库以及欺街占道堆放的柴草等杂物,让整个村子显得凌乱、破败。
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中,他们下决心揭去伤疤换新颜。最初,很多村民持观望的态度。“改造是好事儿,可就怕雷声大雨点儿小。”“大家都私搭乱建这么多年了,要是我拆了,其他人不拆,我不就受损失了嘛!”面对村民的犹疑,榛子镇落实领导干部分包责任制,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党员包户,实行“一包到底”。副镇长吴振兴作为包村领导,每天早晨6时就入村坚守一线,现场办公、现场调度、现场督导、整改落实。“大姨好不容易答应了清理柴火垛,必须趁热打铁,我们都上手帮忙,清理完了才放心走!我吃口饭,被抓拍了。”吴振兴指着一张他蹲在柴火垛旁啃馒头的照片,跟记者讲起当时的工作状态。镇干部、村干部一起上,决心和行动逐渐获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不仅同意拆除违建,还自发出义务工帮助村里搞建设。100多万方垃圾清运、206座室外厕所和183个车库全部拆除,对村内街道进行硬化,把曾经的垃圾坑改建成广场,房前屋后绿化美化……狼窝铺村真正换了容颜。“看看现在的村貌,再累也值得!”站在广场旁,看着村里的孩子们在广场上自由追逐嬉戏,吴振兴很感慨。
小岗上村高标准党群服务中心。记者 张北男 摄
狼窝铺村只是滦州市504个村庄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滦州坚持全域整治,“十大专项行动”齐头并进。开展农村厕所改造提升、垃圾清理、沟渠坑塘清理、临建乱建房屋及残垣断壁拆除、村内乱堆乱放清理、生活污水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村容村貌提升、道路改造提升、农民素质提升等十大专项行动。开展覆盖全域的村庄环境卫生大起底,真正向污染顽疾亮剑,向“脏乱差”环境亮剑,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已累计拆除违规私搭乱建7472处,清理残垣断壁5793处,清理农村生活垃圾52.6万立方米,清理纳污沟塘506处,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14.69万立方米,清理柴草及杂物乱堆乱放13.6万处,整治生活污水乱排乱放4535处。全市完成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村达到30个,477个村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利用拆除违建腾出的空闲地,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游园4589个,实施道路硬化27.2万平方米,栽植不同品种的绿化苗木9.8万株,绿化面积6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全市504个行政村全部完成了“五清三建一改”任务,创建“五清三建一改”示范村344个、示范镇(街道)13个,实现了示范镇(街道)全覆盖;全市504个村垃圾清运实现市场化全覆盖,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实现了垃圾“不落地”。全市累计创建美丽庭院8万余户、精品庭院近2万户,创建率达到60%以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全市107个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到100%,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厕所改造已完成482个村,改厕率达到85%以上。同时,建立了农村改厕后的服务体系,投资927.8万元购置了49辆吸粪车,建起了42座粪污处理站。并健全了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长效管理机制,引入了收、运、处市场化服务模式。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有效遏制了肆意焚烧秸秆造成空气污染现象。
破解垃圾“三大难”
生活垃圾变废为宝
“以前是垃圾搬家,从街上搬村头,从村头搬大坑,搬了半天也没离开身边。这回,才叫彻底的‘垃圾革命’!”让老百姓竖起大拇指的“垃圾革命”,是滦州大手笔实施的农村垃圾集中清扫、集中清运、集中处理的市场化运营项目。
多少年来,农村的垃圾清运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由于农村环境长期缺乏管理,不少村民习惯于随地乱倒,致使大量的生产生活垃圾存放于村头、公路边、田边以及沟渠里,农村被各种各样的垃圾包围,形成了“垃圾中的村庄”,导致严重环境污染。随着我市城乡建设进程加快和农村经济条件改善,农村垃圾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民生产生活、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难题。
推进农村环境治理,深入开展村庄清洁活动,滦州市出重拳破解垃圾收集难、运输难、处置难这“三大难”。通过深入调研、摸清底数,坚持从实际出发,强化顶层设计,在全域推行保洁员逐户收集、企业负责清运、市里集中处理的“一条龙”运行模式。
目前,滦州市504个行政村已经按照每户配置一个20升的小垃圾桶、25户配置一个240升的大垃圾桶、100户配置一位保洁员的标准全部配备到位。响嘡街道小闫营村的焦兴是该市1700名保洁员中的一员。每天早晨5时多,他就穿上橘色的工作服开始工作。其实,不是有人要求他这么早,而是发自内心的高兴让他有使不完的劲儿。“以前垃圾没人管,满街都是,一刮大风满天都是塑料袋。现在你们看我们村多干净、多漂亮,垃圾清运跟城里一样了!”焦兴一边负责将每户小垃圾桶的垃圾收集到大垃圾桶内,一边骄傲地说。他告诉记者,村里干净了,村民的习惯也在逐渐改变。刚开始时,尽管摆上了垃圾桶,仍有人像以前一样随手扔。作为保洁员,他们就及时将垃圾入桶,并找机会进行宣传。很快,大家就习惯了自觉将垃圾扔进桶内,现在村里的环境一天比一天好。据介绍,滦州市农村保洁员队伍已发展到1700人,每人每月工资800元,并配备人力携桶式三轮车985辆、电动三轮车89辆,配备8吨压缩车60辆。滦州还将504个行政村划分为三大片区,通过招标选定了3家比较有实力和市场信誉好的清运企业,今年1月1日,3家中标清运企业已全部进场作业,使垃圾实现了“日清日洁”。
垃圾清运问题解决了,但每天体量巨大的垃圾如果都靠填埋处理,将占用大面积土地。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让农村生活垃圾变废为宝?新近正式投产运营的滦州市农村生活垃圾综合处置工程给出了答案。
该工程是由滦州雅新环保能源有限公司BOT承揽投资建设,通过收集垃圾、循环发酵、投料燃烧、蒸汽发电、炉渣制砖、污水处理、废料填埋等流程,实现了节能降耗和绿色发展。“我们的生产原料就是生活垃圾,而我们的产品则是源源不断的电力和环保材料。”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计划总投资5.54亿元,目前一期完成投资2.83亿元,日处理生活垃圾500吨,年处理18.25万吨,年焚烧发电7.2万兆瓦时,经济效益可达500万元。
精准督导奖惩并用
考评指挥棒“舞”出农村环境美
采访中,滦州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一级主任科员宋利,跟记者讲起这样一件事儿:
油榨镇郑庄村是个远近闻名的落后村,村里有两座小山,尽管不高,但导致街道不通。多年来,村民私搭乱建欺街占道严重,别说走车了,曾有一户人家办丧事,棺材都抬不出去。在这次环境整治攻坚战中,这个村下决心要啃下环境这块硬骨头。村干部一家家做工作,村里几百座旱厕和私搭乱建全部拆除,又将两座山打通,让村里的路畅通起来。一次,宋利来检查工作,几乎认不出满身灰土的村干部们,村书记对他说:“我知道我们跟先进村比还差得太远,还达不到合格标准,但就是免了我这个书记我也要干,要不就对不起老百姓的支持!”
在这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中,滦州市各级领导干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前所未有地激发出来,考评指挥棒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滦州市推出了奖罚分明、公正透明的考评办法,专门制定了农村环境治理拉练观摩评比考核方案。这个方案最较劲儿的是:农村面貌不改变,不换思想就换人;治理不达标要限期整改,整改后面貌还是“涛声依旧”,则采取“就地免职”的组织处理措施。
坚持每两周组织一次全市拉练观摩,并实行“实名制”打票排名。从2020年10月7日到现在,滦州市已经组织了5次农村环境治理拉练观摩,每次都是由市委书记和市长带队,市四大班子全体成员、镇(街道)和市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通过打票,对治理成效显著、全市排名前2位的镇(街道),各奖励工作经费5万元;排名前4位的村,各奖励工作经费2万元;排名后2位的镇(街道),由镇(街道)书记表态发言;排名后4位的村,由村书记表态发言,并扣罚村书记一个季度的绩效工资。这样一来,全市很快形成了“先进更先进、落后追先进、真抓实干不示弱、比学赶超卯足劲、争先进位不松劲”的活跃局面。
王店子镇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觉得自己村里治理变化很大,评比咋也得弄个中上等档次,可没想到在全市拉练观摩评比中,考评结果却排名靠后。在大会上表态发言时,他满脸通红,汗珠子直往下滚,惭愧地说不出话来。
滦城街道的某村,属于主城区的周边村,多年来村容村貌一直没有实质性改观,村内街道坑坑洼洼、高低不平,残垣断壁、杂草丛生、落魄不堪,是遗留下的“老大难”村,基础十分落后。在这次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中,他们下大力量进行治理,让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通过拉练观摩发现,与其他先进村比较,在治理质量和治理标准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评比排名靠后触动很大,街道领导在大会上表态发言时慷慨激昂,决心变压力为动力,对照先进找差距、补短板,力争迎头赶上,跨入先进行列。这番后进的表态发言赢得了经久的掌声。
顺应民心因地制宜
农村环境整治久久为功
“这4个多月,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概括,是什么?”
面对记者的提问,党员干部给出的答案最多的是“累”“充实”“收获”,而百姓提到最多的是“美”“自豪”“幸福”。
“我去上大学,就走了几个月,回来都找不着家了!”朱官营村的吴红超在新建成的响水民心广场上惊喜地告诉记者,这里曾经是个大垃圾坑,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村里原来的私搭乱建、废弃房屋不见了,拆出来的空地修建了大大小小7个广场,各具特色;柏油路覆盖全村,一直通到各家门口;标准的灯光球场羡煞旁人……
“太幸福了!环境好,我们的生意好,生活更好!”椅子山村村民赵彩凤开的小超市就在新落成的清泉池旁边。以前,这里是个臭坑塘,被丢满了垃圾;现在,这里是椅子山村的名片,6000平方米的清泉池碧波荡漾,连接着红色文化广场,连附近村的人都来这里休闲,小超市的生意好了不少。
椅子山村百年垃圾坑华丽变身清泉池。记者 张北男 摄
范庄村在村中心广场上特意立了一块捐款碑,把每一位为村里环境改善作出贡献者的名字镌刻其上。记录,不为金钱多少,而要记住汇聚在一起的民心!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民心工程,承载的是农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正在滦州一个个变成现实,让百姓长久享受这种幸福,滦州一直在路上。
滦州市制定了“一规五责六到位”等长效机制,以“集中歼灭+长效保持”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实效。“一规”即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改变不良习惯、人居环境改善和保持等纳入村规民约。“五责”即市级领导责任、部门职责、镇(街)职责、村(居)责任、保洁员责任。“六到位”即制度机制到位、村庄保洁和秩序管理到位、生活垃圾集中清运管理到位、环境绿化养护管理到位、公共设施维护管理到位、农户庭院整治管理到位。不断健全完善网格责任机制、常态巡查机制、自主清理机制、市场运行机制、全民参与机制、定期起底机制、绩效督考机制等一系列制度机制,实现村庄卫生洁化、沟塘净化、环境美化、道路畅通化、设施完好化、整建有序化。
全市5711名党员干部分包了140785户农户,每周六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保持“洁齐美”,坚持“常态化”,做到“不反弹”。
滦州市还统筹整合各类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将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经费和镇(街道)、村(社区)保洁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保障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正常运转。市财政拟利用3年时间,每年安排奖补资金50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各村开展街道硬化实施补贴。同时完善相关激励政策措施,发挥村集体和群众主体作用,依托资源禀赋自然环境,发展富民产业,培育特色产品和乡村品牌,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为乡村振兴奠定经济基础。
久久为功,定见成效。一个美丽乡村、美好生活的愿景正在滦州逐渐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