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小伙用忠诚护卫国旗的神圣
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 闫漪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更是一个民族的骄傲,国旗带给人们的是荣耀,更是深深的爱国情结。每天都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守候在天安门广场,等待那些英姿飒爽的忠诚国旗卫士们穿过天安门、走过金水桥,升起那面五星红旗。从国旗护卫队升旗手的飒爽英姿和护卫队员的昂扬士气中,油然而生神圣与自豪。作为唐山人,很多人尚不晓得,那整齐划一、庄严的国旗护卫队带头人就是咱唐山老乡。
-国旗护卫队中队长是咱唐山人
每天清晨,东方地平线尚未露白,中国的国旗护卫队员雷打不动地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操练,再次护卫着神圣的国旗迈向天安门广场。
张祥礼,唐山玉田县潮落窝乡人,武警北京市总队天安门国旗护卫队中队长。他就是这个升降旗方队的带队主官,从2009年12月18日开始,他已在这个岗位坚守了一年多。
“护卫国旗,重于生命。”张祥礼说这是军人的信仰,更是军人的责任与光荣。
在国旗护卫队,张祥礼是队长,他告诉记者,由于日常工作非常繁忙,他一般会在每月1日或重大活动中,在国旗护卫队中手持升旗指挥刀。“我手中的升旗指挥刀,就像乐队的指挥棒一样,是升降旗方队的灵魂所在。”张祥礼说。
清晨,街灯尚未熄,星斗仍在闪烁,武警国旗护卫队的官兵就已起床,开始整理军容,进行升旗前的热身操练。“最早的时候3点多就要起床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个黎明我们都是这么开始新的一天,但这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责任的坚守。”张祥礼说。
据张祥礼介绍,除了日常的升降旗任务,日常的安全警卫以及重大一线执勤任务都会有他们的身影。因为任务特殊,当兵12年,父母只有一次录节目时被安排来京,自己每年一次的探亲假也经常因特殊任务而缩短或取消。
“不辱使命,奋发努力,积极探索,在护卫国旗的神圣岗位上,扬国威、展军威。”这是张祥礼对职责、对爱国最朴素的诠释。
-脱皮掉肉训练精益求精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台上正步一百米,台下苦练一万里。”特殊的环境、特殊的任务、特殊的岗位,需要特殊的素质,需要更加强烈的爱国之心和责任感。张祥礼说,每一次国旗护卫任务的圆满完成背后都有国旗护卫队员们艰辛的付出。从1999年入伍的普通战士到如今的国旗护卫队队长,张祥礼一直努力着让自己不辱使命。
虽然抽刀立刀、举刀收刀一整套动作看似简单,但要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并不容易。在张祥礼眼中,把那套简单却神圣的动作做到精益求精是他永远的事业。虽然这个动作已经足够熟练,可是作为国旗护卫队中队长,他每天都要坚持进行上千次的训练,右手经常被磨出一串串血泡,左手被刀划过一道道的血口,刀把上经常血迹斑斑,有时候右胳膊肿得连衬衣都穿不进去。
“作为一名国旗卫士,只有胸怀对祖国深深地眷恋,对事业无怨无悔地执着,对本职工作的深钻细研,时时处处当样板做表率,才能充分带动和感染战士,更好地履行维护首都稳定的神圣使命。”所以,作为带队主官,士兵身体与情绪的细微变化和波动,张祥礼都会全心地去关注和帮助,使这个集体更加凝聚,使任务更好的完成。
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战士是从总队上万名新兵中严格挑选出来的。张祥礼说,真正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队员,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要经受特殊艰苦的磨练过程。在此期间,要过站功、走功、持枪功等几道关,新兵练站功一练就是四到八个小时,期间不吃、不喝、不动。每过一道关都要脱皮掉肉。
天安门广场是世人瞩目的地方,理所当然,升旗护旗的标准高且严。“看似简单的步伐都是有严格要求的。”据张祥礼介绍,从下金水桥到国旗区,正步走138步,多一步不行,少一步也不行,每一步精确到75厘米。升旗要做到“两个一致”,即升旗速度要与国歌旋律长短相一致,二分零七秒;升旗时间要与太阳从东方地平线升起的时间相一致。一年365天,“两个一致”天天丝毫不差。
这是百炼成钢的功夫,是忠于职守的写照。
从入伍到现在,张祥礼分别荣获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支队嘉奖8次,优秀士兵6次,优秀干部4次,优秀党员6次,优秀参谋2次;在任中队长期间,因工作突出,所带的中队获得集体三等功1次,任班长、排长期间,所带的先进班、排被评为先进单位。每一个奖项都是汗水和使命感的结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