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市团瓢庄乡山里各庄村建设的1600亩景观稻田,经过4个多月的规划、插秧,已见雏形。稻田中呈现的各种图案栩栩如生,犹如一幅画卷铺展在广阔的大地上。 刘满仓 摄
迁安市金岭矿山原是一座废弃矿山。2017年开始,通过矿坑回填、土地复垦等措施对矿山进行生态修复,建起了占地3300余亩的生态园区,实现了“矿山变景区”的“绿色转身”。 牟宇 摄
和美生活有保障,美丽社会稳幸福。图为居住在滦州市滦城街道花果庄村福兴老年公寓的老人们在扭秧歌。 牟宇 摄
奏响增收致富“协奏曲”、塑造美丽乡村 “进行曲”、乡风文明发展“交响曲”,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希望的田野上尽情铺展,一个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唐山样板”日益引人注目。
四季有绿 ,一街一景把村庄织成一幅美好画面,这是“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滦南县李营村。“我们村人均收入从1987年的不足300元提高到现在的6万多元,增长200多倍。”滦南县李营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刚告诉记者。
这个小村先后进行了9次农业结构调整,探索出一条“猪—沼—菜”三位一体生态大棚、生态旅游和苗木培育为一体的富民之路。从过去“靠天收”的农业村,到如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李营村的蜕变,缘于我市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我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突出重要位置,立足全省领先,举全市之力实施‘十百千’工程,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唐山样板’。”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郝泽川说。
奏响增收致富“协奏曲”
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
在迁安市全域旅游线路中,高引铺村因“绣娘手工坊”而远近闻名。古香古色的村居,体验织布乐趣的绣娘手工坊,令人垂涎的乡村美食……处处透着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让初到高引铺村的记者不由眼前一亮。
在绣娘手工坊,今年69岁的绣娘付建英正在赶制绣品。机杼声声,织梭飞舞,一丝丝彩线绚丽斑斓,一匹匹土布美轮美奂…… 付建英告诉记者,她一天能织7米布,一个月收入1700多元,不用出门就能把钱挣到手,还有了工作。
高引铺村是迁安市杨店子镇的一个小村,共410户人家。这里也曾一度是“穷乱差”的代名词。如今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该村在2017年成立了村集体控股、村民参股的“绣娘手工坊”,村内上至90岁的耄耋老人,下至刚进门的媳妇,都成了“
绣娘”。制作的手包、床单、枕头、头巾、围裙等产品俏销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创造妇女就业岗位和培养纺织文化传承人100多个。绣娘们用灵巧的双手走出一条全民致富的乡村发展新路子。
乡村振兴需要产业支撑。我市坚持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美丽乡村的有力支撑,推动乡村从主要“卖产品”向“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转变。发展乡村旅游,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乡村手工业,使传统手工业焕发新光彩。
将乡村产业发展融入“十百千”创建工程,在乡村振兴示范区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特色突出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采取“矿山修复+村庄建设+休闲农业”“山区治理+特色小镇+三产融合”“田园治理+村庄建设+现代农业”“流域治理+村庄建设+现代农业”等一批特色产业发展模式,涌现出了丰南区王打刁村药田花海,丰润区西那母庄生态庄园,曹妃甸区李家房子桃萄水镇、十里海河豚小镇等一批产业融合发展特色村镇。
从“一产为主”到“三产融合”,我市乡村产业振兴已经按下“升级键”。2020年,全市一产增加值593.4亿元,总量全省排名第一,增速2.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687元,排名全省第一。三产融合正在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源头活水,激活了这片广袤的土地。
奏响塑造美丽乡村 “进行曲”
走进滦州市滦州镇花果庄村,只见街巷干净整洁,整齐的农家房屋与鲜花树木相掩映。一幅幅色彩鲜明、文化气息浓厚的文化墙,记载着村史、传承着民风,刻画着幸福生活。村内的广场上,村民们有的在健身,有的在聊天,一派欢乐祥和。
正在广场上健身的村民韩秀平告诉记者:“最近几年村里大变样,厕所变水冲,煤炉改成天然气,电线全入地,空地变成小公园,村中还有了居家养老中心和文化礼堂……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花果庄村的变化,只是我市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乡村振兴,宜居的生态环境尤为重要。我市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运用“12345”工作法,以“清、拆、建、管”为主要内容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进行科学规划,连线连片整体推进宜居乡村建设,“清”出了整洁环境,“拆”出了发展空间,“建”出了美好家园,“管”出了长效机制,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建立村庄保洁制度,全面治理生活垃圾,开展生活污水处理。5393个村完成村庄清洁任务;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109万座,无害化和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4%;建设乡镇粪污处理站339座;所有县(市、区)都实行了生活垃圾全域市场化保洁; 4779个村庄实现生活污水有效管控;打造美丽庭院41.2万个。
一串串数字,“串”出了美丽乡村新风貌,生动诠释着好日子带来的满满幸福感。
奏响乡风文明发展“交响曲”
乡村治,百姓安。农村要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治理。
前不久,迁安市五重安镇万宝沟村获得了“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记者来到这个小山村时,村党支部书记苏权正在整理村里账务,准备公之于众。
“您看这张单子,是疫情防控期间的购物清单。村里的商品物资、服务采购管理等各项村务都严格按照流程办理,两委会通过后,提交镇党委审核,再由村民代表会决议,并在村监会的监督下实施。” 苏权向记者介绍。
这个制度就是迁安推行的“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按照“厘权清单化、用权程序化、监权制度化”的要求,围绕村级重大事项决策、“三资”管理、低保五保申办及计生服务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全面厘清村级权力清单,真正管住村级组织和村干部的财权、事权,切实把村级“小微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始于万宝沟村的这项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已在全市全面推行。我市各地也在不断创新建设各具特色的治理载体:迁西智慧监管平台覆盖全县90%以上区域,乐亭县473个村实现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丰南“一制三好”工作法让群众成为裁判员,玉田“网格化管理”成为社会稳定助手……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在遵化市,提起马兰峪镇惠营房村,人们会不约而同地说:“这个村党心换民心,全村团结一条心,乡村振兴全民参与。”惠营房村曾经是马兰峪镇最落后的一个村,如今已经成为各县(市、区)学习打卡的“网红地”。
每天清晨,村里人就自发组织清理各自负责的区域,确保宜居环境卫生“不留一丝死角”。79岁的潘德库告诉记者:“村里的路、文化墙和小广场等都是全村男女老少集体智慧和劳动的结晶,走到哪,哪都是风景。”
村子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村民们说,源于村党支部书记周建忠。自他上任以来,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在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中,全民参与、各家各户都主动搞“门前自清”和“互相监督”,全村面貌焕然一新。同时,该村制订了村规民约,推选了街长,建立了村庄常态长效治理机制。
党员干部带头干,正是我市推动乡村振兴的一项法宝: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坚持每月重点调度;县级主要领导坚持一线指挥,双周拉练、观摩评比,当场兑现奖惩……像这样一级带着一级干,掀起了一股上下齐心、共建美好家园的浪潮,为乡村振兴打牢基础。新希望播种在沃野田间,新动能孕育在美丽村落。从田间劳作到耕海牧渔,从美丽生态到经济生活,一曲曲乡村振兴的“奋进曲”正奏响出别样的魅力与精彩,成为老百姓心中最动听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