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减救灾重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我市严格落实“人头对人头”和防汛抗旱“叫应”工作机制,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有效应对历次强降雨天气。今年全市已组织开展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应急抢险、人员转移等培训演练230余场次、参与人员9798人次。严格落实森林防灭火领导责任、行业管理责任、防控扑救责任及各类林草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实现责任落实全覆盖。针对春季森林防火特点,组织开展森林草原火灾重大风险隐患专项排查整治、清明期间森林防灭火等专项行动,确保了全市森林草原防灭火形势持续稳定。全面提升抵御地震灾害的防范能力,今年以来,我市完成了7次2.0级以上地震的应急处置工作。去年我市举办了第二届全国防震减灾科普大会,国家地震局对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我市防震减灾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综合应急救援能力稳步提升。我市已组织修订完成市本级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应急预案36件。加强应急能力建设。目前全市除市、县两级综合消防救援队伍外,共有森林灭火专业救援队伍、抗洪抢险专业救援队伍、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地震与地质灾害专业救援队伍等5类应急救援队伍94支、总计3318人;市、县两级共储备各类应急及救灾物资70余个品种,总价值超过3639.4万元。全国首部防灾减灾救灾地方性综合法规《唐山市防灾减灾救灾条例》于去年正式施行,在建立基层综合信息员队伍、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域外自然灾害援助、完善新闻发布和舆情应对、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等方面,提出了“唐山方案”,为我市防灾减灾救灾提供了法律保障。
重大防灾减灾救灾工程建设扎实推进。目前,我市累计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70处,面积约711.9万平方米,可安置144.1万人紧急避险,达到满足15%城市人口紧急避险的建设标准。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41个,全部实现有组织机构、有应急预案、有减灾设施和装备、有宣传教育培训、有减灾档案等内容。占地37.3亩、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的市级应急物资储备基地正在建设中,建成后主要用于储备救灾、防疫、防汛抗旱等应急物资。
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蓬勃开展。近几年,全市在“5·12”防灾减灾日、“7·28”防震减灾宣传周等活动中,累计组织防灾减灾宣传活动7365场,组织人员密集场所紧急疏散演练活动3.4万余场,悬挂张贴标语625万余条,发放宣传资料738万余份,发送公益短信3.69亿余条,超过37.5万人参加了基本技能公众体验活动,有效地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