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家装季 慎防仨陷阱
(本报记者 杨净茹)
随着许多新的住宅小区建成交房,唐山市的家装市场消费也一路飘红。马路游击队越来越少,但是大大小小的家装公司却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形形色色的家装说明会一场接一场,各式各样的打折促销一波接一波,如同雾里看花,让人难以抉择。
都说“装修是个无底洞”,费心费神。那么在家装消费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怎样才能跳出“无底洞”,质优价廉地完成装修?记者走访了部分家装公司、建材商场、相关业内人士以及正在施工的业主,总结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和迷惑性的三类问题。让我们见招拆招,清清楚楚消费,明明白白装修!
合同维权维护了谁?
新房在路北某小区的郑先生选定了一家装修公司为自家施工,由于是朋友介绍,郑先生看都没看就签订了该装修公司自行制定的装修合同。该公司负责人口头保证使用的都是环保材料,但在装修完成交付验收时,新房里弥漫着刺鼻的味道。装修公司表示,新装修都有点味儿,开半个月窗户就好了。可是,一个月过去了,还是依旧刺鼻。经过环境检测,室内的空气污染指数严重超标。郑先生多次与装修公司沟通寻求赔偿,可是他签订的装修合同中没有任何与环保材料和室内污染超标相关的索赔约定,最终只能不了了之。
据了解,一份正规的家庭装修合同不仅对装修工程的施工期限、项目规格、工程价款支付、质量要求以及验收标准做了明确具体的规定,而且对装修工程保修的内容、合同变更和解除的条件、违约责任及解决纠纷的途径等都做了详细的解释说明。
目前,许多小规模的装修公司为了规避责任,与消费者签订的往往是自己制定的“霸王”合同,一边倒地“维护”了装修公司的利益。由于大部分消费者并不具备装修方面的专业知识,权益往往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因此,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选用由国家有关部门统一制定的合同文书,拒绝装修公司自己制定或擅自改变合同中条款的文书。在签订合同前,应明白装修工程合同的内容,对家庭装修的特点、材料、价格等有关条款作明确具体的规定。如果对双方约定的责任、义务尚不清楚,应当签订补充协议,阐明双方权利、职责及对违约方的惩罚或解决方式等条款。
低预算高结算,算计了谁?
一些管理不规范的装修公司为了吸引消费者,经常采用“低开高走”的方法,有意将一些必做的基础项目略去不计,为装修过程中增项收费打下伏笔。这样做出的预算自然就比其他公司要低,对资金有限的消费者来说很有诱惑力。开工后,装修公司便开出一系列的增项,迫于工程必须使用,消费者只能接受,结果就是实际支出要远远高于当初的预算。
王阿姨最近一直在为装修新房忙活着。在家装市场转了一圈又一圈,最后确定了一家报价相对较低的装修公司。本想着“物美价廉搞装修”的王阿姨,被一个又一个的增项弄得烦不胜烦。王阿姨的新房要满铺木地板,工人一进场就问地面还要不要找平。王阿姨想:那得找啊,不然地板怎么铺?找来装修报价单,上面压根就没有“地面找平”这四个字。没办法,每平米26元的“地面找平”就此“诞生”了。过了几天,工人又问墙面做不做基层处理,合同上只写着包乳胶漆的材料钱和刷墙的人工钱,如果做基层处理就得另外加钱。可这不做基层处理就刷墙,不是白刷么?王阿姨只好又增加了“墙面基层处理”,每平米又增加了18元。如此这般的增项,前前后后一共有八项,虽然签订合同时装修公司的报价还不到两万元,但工程竣工时,合计后的总价将近四万元。
怎样才能不踏进“低开高走”的装修陷阱呢?大多数消费者在咨询各家装修公司之后,往往对报价总数有很深刻的印象,而对报价包含的具体装修项目和材料不太在意。其实,这是很不科学的比较方法。据记者了解,比较完整的清工辅料报价一般包含以下项目:水电预收、墙面和顶面的基层处理以及漆面喷涂、墙砖和地砖铺贴、地面找平、厨卫防水、石膏线安装等几大项。在看报价单时,消费者不能只看总价,而要看报价项目总数和各个项目的单价,这样才有可比性。
另外,在进行初步咨询时,需要对各公司所提供的材料有所了解,比如使用的是哪种乳胶漆、水泥砂浆是什么品牌。材质不同,价格相差也很大。而在一般的报价中,材质都没有体现,价格自然就有高有低。消费者如果没考虑到材质,专挑价格较低的装修公司,就得注意装修材料的品质了。
超低价套餐 “套”住了谁?
家装套餐是时下比较热门的装修方式之一。装修公司按照房屋面积收取装修费用,把一定品牌和样式的瓷砖、地板、橱柜、洁具、门等装修主材,再加上人工和辅料,全套打包出售。经记者调查了解,家装市场上套餐价格虽然有高有低,但为了保证自己的利润和客户的装修质量,套餐价格还是有一定底限的。如果遇到了报价大大低于市场价的套餐,那就一定要小心了。您遇到的不是“馅饼”,而是陷阱。
个别家装公司先报出较低的装修套餐,劝说消费者交纳定金。消费者交完定金后,装修设计人员根据上门测量结果出具的装修预算却远远高于消费者选定的套餐。此时,消费者一旦反悔,将无法要回定金,只能“将错就错”了。
市民张先生在某装修公司选择了报价每平米不足二百元的家装套餐,“110平米的房子只要两万多,装修公司的说过了年就涨价,我就签了合同交了5000元定金。谁知道量完房子做了报价,可不是那么回事了!”张先生气愤地说:“套餐不包括设计费、管理费、水电改造、防水防潮、砸墙、包立管……光水电就花了八千多元,卫生间防水花了二千多元。套餐里只包括3个门,我还差一个,加一套实木复合门又要2000元,很多名牌门的价格也比这便宜。我合计着自己定4个门,把这钱省下来,可合同上写了‘主材不要,套餐价格也不打折’,这不是霸王条款吗?最后我这一套房子整花了六万多,一分都没省啊!”
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不要为超低价套餐所动,一定要确认套餐内包含的具体项目和装修材料,以及各项工艺报价,并尽量精确计算出可能产生的额外消费。一旦有消费者自身需要涉及的项目,要详细询问使用什么材料、单价如何。
当超低价套餐摆在眼前的时候,一定要看清使用的建材产品,不要光看产品品牌,还要认清它是该品牌中的哪个级别的产品,价位大约多少,以免装修公司以次充好、以低充高。在签订合同时,可将材料的材质、规格、品牌名称、生产企业等信息尽可能列详细,并且在合同中约定:所有材料入场后都必须经业主验收、当场下料,并由业主保存材料边角以备验收时对照。
此外,超低价套餐指定的瓷砖、洁具、橱柜等主材品牌单一、档次不高、性价比差,如不买就不能享受预算的价格,要买更好的材料就要加钱。等消费者交过定金再去确定具体材料的时候,才发现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因此,在消费者签订装修合同之前,一定要实地考察装修公司提供的各类主材是否中意,如果要更换需要加多少钱。不要脑子一热就做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