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清明节 文明唐山人征文:口碑与墓地
二弟与病魔搏斗了8年,临走留下一句话,不留骨灰、不筑坟头、不立墓碑。他讲此话时没有紧张和遗憾,一脸的坦然与平静。然而,全家人却一片惊愕,这样做不是太简约了吗?他与家人朝夕相处、情深似海,以后我们用什么方法表达对他不尽的哀思?
二弟走了,我们没有像其他亲属那样办理繁杂的手续,交纳各种费用,捧着骨灰盒把亲人送到墓地,只是与二弟在瞻仰厅见了最后一面就含泪永别了。两手空空走出火化场,觉得很不是滋味。在家乡这片热土上,二弟每天早出晚归、弓身屈背抛洒了那么多汗水和智慧,创造了那么多有形无形的宝贵财富,最后连个立锥之地都没有,这公平吗?可又一想,二弟是对的,人已成灰,即使给你高山大河、良田万亩又有什么用?大自然的法则就是这样严厉无情,纵然在世时你有扭转乾坤之力,纵然你腰缠万贯,一旦你停止思想,躯体就再也派不上用场。
历代君主不惜巨资建陵立碑,做梦都想万古流芳,然而,懈怠朝政的,骄奢淫逸的,名字比陵寝倒得还快、比墓碑烂得还早。而那些不计个人得失、以国家大业为己任的民族精英,尽管有的没有立碑,后人却一直传颂他们的佳话。
二弟去世多年,每逢清明时节,抚摸着他的遗像,总会为他的人格魅力及高尚的思想境界而感动。
墓碑虽然质地坚硬,终有倒塌粉碎之时,想让人们没齿不忘,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名字刻在他们心上,好的口碑才是不朽的丰碑。 张国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