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奇 葩”
——记第二届全国中医护理先进集体迁安市中医院护理部
(聂宝俱)前不久,中华中医药学会护理学会第八次中医护理学术交流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护理先进集体表彰大会在广西南宁隆重召开。迁安市中医院护理部在本次大会上荣获了“第二届全国中医护理先进集体”称号。这是河北省入选的4家中医医疗机构中唯一的一家县(市)级中医院。
几年来,迁安市中医院护理部采取了分层管理、分层培训的星级模式,注重培养中医护理人才,造就了一支集知识型、创造型、科学型于一体的优秀护理团队。他们以病人满意为宗旨,坚持中医的整体护理理念,不断强化中医特色护理优势,从品牌建设、特色服务入手,全力营造中医文化氛围,在加强护理软实力建设方面大做文章。从2008年起,该院在肾病病区、普外病区率先开展了“空姐式”护理服务模式,从服务、着装、仪表等多个方面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了“三个掌握”(即掌握病人的病情治疗和检查结果、掌握医疗费用情况、掌握病人家属社会因素)、“四个温馨”(即营造入院温馨治疗、温馨疗养、温馨环境、温馨出院跟踪关怀)的服务模式,打造出了更具有强大亲和力的护理平台,探索出了一条中医护理新路,让人性化服务理念得到延伸和拓展,受到了广大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几年来,该院护理部取得河北省科技厅科研成果10项;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7项;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2篇;出版著作2部;在唐山市护理技能比武中有4人获奖;有3名护理人员被吸收为中华护理学会会员。
在护理事业这个百花园里,迁安市中医院护理部的护士们宛如一朵朵“白莲花”,争相绽放,用他们的心血和汗水浇灌出了丰硕的果实,展现出了天使的风采。
马天和,1987年7月从唐山卫校毕业后,一直在迁安市中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002年起担任护士长。在20多年的护理生涯中,她始终以“用我们的诚心拯救生命,用我们的爱心抚慰创伤”为座右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连续7年被医院评为“护理管理先进个人”,4次被评为“优秀护士长”,3次被评为唐山市优秀护士,2次被评为唐山市优秀护理管理者,2次受市政府嘉奖。
每天清晨,当门诊大厅还是静悄悄的时候,马天和已经衣帽整齐地带着天使般的微笑,开始巡视病房里的每一位病人,了解患者的需求,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服务。她总是这样说:“我们做护士的,对待老年患者要像儿女那样来伺候他们;对待小孩患者要像母亲那样呵护他们;对待同龄患者要像朋友那样关心他们,让那些饱受疾病折磨的病人,在我们这里感受到家的温暖。”有位老年患者膝下无子女,因生病没人照顾而难过自卑。她了解情况后,每天都到老人床前嘘寒问暖。通过细心周到的服务,老人消除了自卑,快乐地配合治疗,很快痊愈。一次,有位骨折患者,手术当日正赶上生日。手术后,她悄悄地买来鲜花和生日蛋糕送到患者面前。
这位农村患者从未有过这样的经历,激动地说:“我长到四十几岁,家人都没有给我买过生日蛋糕,送过鲜花,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比亲人还亲的温暖。”
马天和一心扑在工作上,为了病人,舍小家顾大家,把个人的得失抛在脑后。儿子高考备考时,她顾不上辅导儿子,甚至没有时间为儿子精心准备过一顿像样的饭菜。去年,她公公患胃癌住进了中医院,病房与她所在的病区相邻,但她也顾不上去照顾。丈夫抱怨,家人不理解,说她心里只有病人,没有家人。她说,“我知道我不是个好女儿、好儿媳,更不是好妻子、好母亲,但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是一名好护士。我要对得起我的这份责任,对得起我的病人,对得起我钟爱的护理事业! ”
2000年6月,年轻的吴晓红在护士这份圣洁责任的召唤下,满腔热忱地走进了迁安市中医院,开始了用热爱、执着、奉献和牺牲描绘梦想的美丽弧线。10多年里,她先后在儿科、消化科、发热门诊等多个科室工作,无论在哪一个岗位上,她都严格要求自己,对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无一例差错事故、无一例患者投诉,多次受到患者、家属及医院领导的肯定和好评。
2010年9月因工作需要,吴晓红被调到呼吸科工作。呼吸科工作难度大、风险高。为此,她深深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为了使自己的专业理论基础更加扎实,更好地服务患者,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有关知识,并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新理论、新观念运用到护理工作的具体实践中,更新技能、更新操作,改进工作方法,改进护理服务态度,成为科室的骨干。有一次,急诊科送来了一位肺心病患者。这位患者是一位73岁的老人,来时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喘憋不能平卧,痛苦难忍。病情紧急,她迅速为患者吸氧,建立静脉液路,为抢救病人争分夺秒。可就在她准备为患者静脉穿刺时,发现该患者除了周身浮肿外,还因凝血功能障碍致周身青一块紫一块,静脉穿刺不能进行。患者情况紧急,她灵机一动,将静脉留置针扎在患者头皮上,经过迅速及时用药,患者脱离了生命危险。家属感动得热泪盈眶,握着她的手说:“吴护士,谢谢你!你不仅态度好,技术也这么好!”后来,皮静脉穿刺法成为迁安市中医院抢救危重病人的一项新技术。
打针、发药、铺床、输液、吸痰……护士的工作是繁杂而琐碎的。工作中,吴晓红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心态和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的专业精神,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常常超时工作。每年春节,她都主动向护士长提出大年三十值班,以能够让其他姐妹们回家过节。爆竹声中,她穿梭在病房里,把欢乐和温馨留给了患者。作为迁安市中医院熟练掌握睡眠呼吸监测技术不多的护士之一,吴晓红除了白天繁忙的工作外,晚上一有病人需要做监测,她从不推脱,有时一整夜不能合眼。
“以温暖的双手和一颗圣洁的心灵,驱散患者身心的痛苦和忧伤,为患者的生命注入永远的光芒和希望!”这是吴晓红工作之初的诺言。几年来,她用一颗爱心和责任心实践着自己的诺言,先后被评为“迁安市优秀护士”和“唐山市优秀护士”。
2008年5月,四川省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河北省组织赴川抗震救灾医疗队。作为迁安市中医院一名护士,闻宏主动向院领导请缨,随河北省首批赴川医疗队到达平武县南坝镇。南坝镇是这次地震重灾区之一,当地的气候和环境非常恶劣。闻宏和队员们生活和工作在帐篷里,白天闷热的气温有时高达四十多度,夜间阴冷潮湿,还要忍受蚊虫的叮咬,但闻宏和其他队员们一起硬是坚持了三个多月,救治了一位又一位伤员。
震后的南坝镇医疗救治及防疫任务非常繁重。到达南坝镇后,闻宏和队员们一起克服重重困难,搭建了几顶简陋帐篷作为临时卫生院。他亲自对卫生院诊室、急诊处置室、治疗室的布局进行了严格划分,并针对院内预防感染制定了相应制度。工作中,他打破了以前的专业界限,每天完成二三十个病人的清创、缝合、换药以及四五十个病人的输液任务。因为每处理一个病人都需要将手消毒一次,由于消毒液的作用,时间久了他的手上开始掉皮裂口,再消毒时手钻心地疼,但他每天仍然坚持着。
按照救灾指挥部的安排,闻宏后来被分配到何家坝安置点巡诊、送药,每天要往返两次,步行20余里,还要经过一座随时可能被江水冲垮的临时木板浮桥。不管刮风下雨,道路多么艰难,他从未间断一天,救治病人300余例。8月7日夜21点多,距他们驻地约20公里的石坎安置点,有报告说发生一起集体发热、口周发麻病例事件。闻讯后,闻宏立即和梁振峰医生赶赴石坝。就在他们驱车赶往的路上,余震发生。车前方不足5米的地方山体滑坡,大块儿的石头隆隆地滚落江中,道路完全被堵住。他们只好弃车步行。抵达安置点后,他们及时为灾民进行了有效治疗。
3个月的艰苦工作,闻宏圆满地完成了赴川抗震救灾医疗任务。撤离那天,当地村民们不约而同地前来为他们送行。一位花甲老人提着一篮子苹果紧紧地握住闻宏的手,哽咽着说:“孩子,谢谢你们,是你们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此情此景,闻宏也潸然泪下。他说:“我们只是做了自己分内的事情,这都是我们的责任哪!”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在迁安市中医院举行的一次演讲会上,一位护士这样朗诵道。是的,迁安市中医院护理部的全体护士们,用自己的真情守护着健康、守护着生命。他们踏着南丁格尔的足迹,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谱写出一曲曲优美动人的天使之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