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游泳在唐河
小时候,一到三伏天,便趁大人忙碌或午休之时,偷偷和小伙伴们一起向东跑一公里,跳到唐河里游泳、嬉戏、捉鱼、摸蛤蜊。
唐河上游有两个源头,西路是燕山脚下的“马蹄泉”,东路是管山脚下的山泉。周家河口下游500米的河段是天然的游泳场地,河水有深有浅,初学者只能在浅水处游玩。随着游泳技术的提高,我和小伙伴也像大孩子们一样到水深4米的深潭游玩。
我和小伙伴们整个夏天都泡在河里,连阴天下雨也不“旷课”,个个都练成了“浪里白条”,学会了立浮踩水、仰泳、自由泳和蝶泳,虽然动作不规范,但都游得很快。和我同龄的一个小伙伴还创出了游姿优美的侧游姿势。长大后,我在军事院校当游泳教练时,查阅《军体教材》资料,才发现小伙伴的侧游动作是标准的,这为他以后上大学时担任校游泳队队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古稀之年,为更全面地了解母亲河,我曾6次骑自行车游览考察121公里长唐河的上游和下游,现在我又天天在唐河边骑车散步,几乎每星期都要骑自行车游览考察环城水系的变化,并把唐河的巨大变化,告诉在外地定居的童年伙伴们。当他们远涉万水千山回到家乡时,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的河道、清澈河水中的游船和享受美景的游人。唐河变化太大了!环城水系的开通和唐河的美景大大提升了城市的品位,也提高了百姓的幸福指数。 张孝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