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的笔墨情结
(岳淑侠)
遵化市党峪镇洪家屯村的赵绵老人今年78岁了。他虽然文化不高,却在务农之余,喜欢舞文弄墨,给自己的晚年生活平添了文化韵味。
赵绵小时候读过几年书,算是高小水平。后来,为了生计,开始在家务农。但是,不管多忙多累,他从未放弃过读书。只要看到带字的纸张都会认真研读。对于毛笔字,他更是情有独钟。只要稍有闲暇,便铺纸研墨,写上几笔。为了省钱,写过字的纸、旧报纸、旧书页……都成了他练字的好材料,而且这种习惯一直延续至今。“柳体、颜体我都练过,凡是我见过的好字,能收藏的,我都收藏起来。过后,认真地临摹,反复地练习。不过,我文化水平不高,也没有系统地练过,写字只是一种爱好。”赵绵老人脸上漾着淳朴的笑,随手打开他的字帖——用八开纸对折的扉页上,一行行毛笔字工工整整,虽不见书法大家的潇洒与飘逸,却也显出几分功力。“一到过年的时候,街坊四邻都会找上门来,请我写上几副对子。这是我最高兴的时候了。”赵绵老人的话语中透着些许的自豪。
除了爱好写字外,赵绵老人平常还爱写些小东西。虽然没有发表过,但是每每玩赏之余,心里也颇有几分自得。他常随身携带着自己书写的两本厚厚的毛笔字帖、几幅大字以及一份誊写得工工整整的快板手稿,碰到行家,就要虚心请教一番。
也许正是缘于对写作的热爱,老人在年轻的时候用手抄写了8本皮影卷——《白鹿院》。据老人称,原本早已失传了。老人还说,自己对戏剧没有啥研究,希望有戏剧爱好者能够收藏起来,将之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