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久强:工人也能成专家
他从技校毕业,夺得“全国炼钢状元”的桂冠,被誉为“华夏第一炼钢工”;他只是一名技术工人,却完成多项技术攻关,为企业创造了上亿元的经济效益。唐钢公司现任首席操作技能专家郑久强,用自己的成长历程证明,只要刻苦学习、钻研,工人也能成专家。
1989年,19岁的郑久强从唐钢技工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唐钢第一炼钢厂转炉车间工作。为苦练目测钢水温度这一当时的炼钢最关键技术,他的眼睛常被钢水刺得又红又肿。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当年的全厂技术大比武中,他10次目测炉温误差不超过5℃,一举夺魁。1993年10月,只有23岁的郑久强被破格提拔为炼钢炉长,成为唐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炼钢炉长。
凭借精湛的技术,郑久强承担了企业许多技术攻关的重任。1998年,唐钢根据市场的需要,开发生产了一系列低合金品种钢,但由于各种原因,正品率不到50%,郑久强经过潜心研究和探索,首创“519”低合金品种钢冶炼操作法,使正品合格率一下子提高到95%以上。一钢厂推广“519”操作法后,当年为唐钢创造的经济效益超过800万元。郑久强曾成功冶炼出唐钢150吨转炉第一炉合格钢水,摸索出“焊条钢冶炼两步脱氧操作法”,在国内率先实现转炉一次成功冶炼气体保护焊丝钢,完善优化了溅渣护炉工艺……一项项技术难关的攻克,都为唐钢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002年,全国冶金系统炼钢职业技能大赛在唐钢举行,入围的都是技术精英。郑久强代表唐钢参赛,在最后的决赛中,他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摘得全国炼钢状元,同时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郑久强以过硬的技术本领一举成名,但他并不保守,而是利用一切空余时间传、帮、带,为一钢厂培养了一批炼钢生产骨干。他说:“我不想总占着炼钢状元这个位子,我希望有更多的人,从水平、素质上超过我,这样我们唐钢才会更有希望。”
记者王爱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