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警服就要为百姓多办事
——古冶公安分局古冶派出所纪事
古冶派出所民警整装待发 刘东顺摄
(本报记者 汪庆成)
古冶派出所民警王涛接我采访,车走在路上,我随口问他:“你们所真是挺好吗?”
“实话实说,我们所管的案子多,人手少,3天就值一次班,是太累,可是大家干得都挺带劲儿,连50多岁的老同志都拼命干。”好像印证王涛的话似的,他的手机响起来,还没到所里,手头工作已经开始办了。
“那你们所长金卫忠这人怎么样?”我又问道。
“给你说个事儿吧。有一天,我下楼的时候,正好有两个老人也往下走,一边走一边说:‘所长这人真不错,说话和气,还真给老百姓办事。’后来我到办公室逗所长说:‘刚才我听见有两位老人说你坏话呢。’金所笑笑说:‘那怎么可能啊。’”
……
我心里有谱儿了。
一个整洁温馨的派出所
沿205国道进入古冶城区,在路边看见的第一个派出所就是古冶派出所。院落不大,却非常简洁。
走进楼里,更让人眼睛一亮:楼道里纤尘不染,不锈钢楼梯扶手亮闪闪,玻璃窗明晃晃,让人顿感舒适温馨。
这个所地处城乡结合部复杂区域,辖区总面积6.5平方公里,总人口2万余人,附近有火车站、汽车站和多家娱乐场所,是案件多发地段。
他们算个大所,所里也只有12位民警,而且其中好几位同志已经50岁左右,还有3名女同志。
不久前在分局的一次汇报会上,大家发现,他们一个所的办案数量,竟比4个派出所的还多。
下面一组数据更能说明问题:5月11日开展“凤城亮剑”严打整治行动以来,全所重拳出击,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1起,查处治安案件42起,逮捕2人,取保候审5人,直诉3人,强制戒毒1人,抓获外省上网逃犯1名。年初以来,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40余起,查处治安案件120余起,逮捕11人,取保候审7人,直诉3人,监视居住1人,警告4人,行政拘留7人,抓获上网逃犯8人,其中抓获外省上网逃犯3人。
一组平凡而感人的事迹
数字毕竟抽象,还是说几件具体事情吧。
今年年初,辖区内摩托车被盗案接连发生,引起群众不安,案件急待侦破。所里迅速采取措施,在加强居民区巡逻蹲守的同时,严查流动人口。他们一家一家仔仔细细地查,不放过任何疑点。在查到一家收破烂的外地人住的院落时,忽然看见满院子摆满拆散了的摩托车零件,经审查,这里正是销赃窝点。他们顺藤摸瓜,很快抓住了两个偷盗摩托车的嫌犯,并由此破获80多起摩托车被盗案。
去年4月赵各庄发生大三友车掉下巨石砸死女青年的案件之后,肇事车主逃逸。死者家属悲痛欲绝,有冤难伸,向所里求救。所里认为,虽然此案不属所内管辖,但事关重大,拖下去会造成不良影响。所里精心部署,经过一段时间的秘密侦察,终于获取逃逸车主已潜回家中的重要线索。为防其逃脱,民警严密布控,最后从平房房顶上跳进院中,将正悠闲看着电视的车主抓获,移交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死者得到告慰,家属还获得赔偿30多万元。
去年11月21日上午,西新楼一名壮汉突发精神病,砸坏家中物品后跑到车水马龙的古冶小学门口,抡着大板锹对过往行人不断叫骂。眼看学校就要放学,学生们即将涌出校门,不及时处理,后果不堪设想。紧急关头,副所长肖中国带领民警高勇和巡防队员火速赶到,他们不顾危险,一齐上前夺下壮汉手中的板锹,将其控制住并带离现场。后经所里与多方联系,当天便将其送入精神病院治疗。
西新楼郭某双目失明,儿子早亡,老伴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每月靠低保生活,一度失去生活信心,有一天打开家里的液化汽罐想自杀。原副所长刘梦军和民警及时赶到,打开门窗将两位老人救出。此后几年来,所里人员虽然发生变动,但对郭某夫妇的帮扶从未间断。如今老两口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一位老人为老伴办理医保,可发现出生日期有误差,如果不在两天内开出证明,就来不及办了。老人家急火火来到所里办此事。因为时间太久了,需要查阅的材料很多,找起来特别麻烦。户籍民警李晓静笑呵呵请老人耐心等待,表示一定尽快查清楚。她一件又一件地仔细核阅材料,最后终于查清事实并很快给老人开出证明,赶上了医保办理。老人感动得泣不成声:“我活了70多岁,没见过这么好的民警呀!”
这一桩桩一件件,看起来平平常常,似乎算不了什么。但细想想,事情虽不惊天动地,可哪一桩哪一件都要投入精力、耗费心血,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啊。
下边一组数字是对他们辛苦和付出的注解:全所1年内接警达1400多起,月查处案件100起左右、调解民事纠纷80起左右,年人均加班加点超过30个工作日。
其实民警的不平凡正是由这些小事构成的,正是因为他们这些琐细的、没有止境的劳苦的付出,才换得了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宁啊!
一位谦和儒雅的所长
这么大工作量,这么辛苦,民警们却没有怨言,这种工作热情是怎样调动起来的呢?我向所长求问。
所长金卫忠,和通常印象中的派出所长不太一样:面色白净,语调谦和。他35岁,中共党员,曾荣获省级、市级优秀人民警察称号。办公室那一长排书柜里,涉及众多门类的书籍当中,两枚公安部三等功奖章熠熠闪光,单独占着一个格子,那是他以前荣获的。
采访单刀直入:“任务繁重、警力不足、经费紧张是基层派出所的普遍现象,你是怎么破解这个难题的?”
“人都爱听表扬,都想往前边奔,我就多做正面鼓励,增强大家的荣誉感。开会时我和大家说,我们案子这么多,活儿这么累,一定要争第一,干出成绩来,要不,我们不就白累了吗?有第一我们就不要第二,各项工作都要上去,这样,集体个人都好。只要把工作干好,所里一定把大家的事迹都汇报出去,大家都进步,我最光荣。”他的回答实实在在,却蕴含着耐人寻味的深刻哲理。
“基层派出所大事小情都要管,每人手里事儿都不少,每件事我都装在心里,经常催催问问。人都有惰性,常催着点儿,你累你懒也得干起来。”此话说得朴实,却让人分明感受到这背后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其实在同志们眼里,他比所里任何人都更累。就连晚上不该他值班,也总要跑到班上来看看。他都这样干,大家还能不努力吗?
他也非常体贴大家。不管谁加了班,所里多少总要给点补助。谁家里有了红白喜事、老人有病等等大事小情,他都要买上东西去看看,除了集体那一份,他个人还要单独表示一份。过年的时候,他把所里全体民警和家属请来吃了顿饭,还给家属们发个小红包。他说:“所里没多少经费,就是一点心意,感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话不多,说得人心里热乎乎的。他说:“将心比心,大家没黑没白地干,还不就是捧着我干吗?”
小细节背后有大道理。正是这一句句贴心的话语、一件件暖人的小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凝心聚力,创造神奇。
去年年底综合考核各项工作,所里果真拿了个全分局第一。
他是个爱读书的人,上小学时就读过《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等很多名著,还一直特别爱读历史方面的书。如今电子阅读时兴了,他还是喜欢读纸质的书。除了读书,他还喜欢摄影。
他很爱干净:“环境是人的精神面貌的体现,有潜移默化作用。你把楼道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就是有人想扔烟头,也不好意思了。”
茶几上放着一套茶具,他平时不喝茶,来了好朋友才沏茶。说着话,他泡了一杯普洱,茶色慢慢渗出,透过玻璃茶海,那深褐色红酒般透明的茶汤格外诱人。
品着味道醇厚的茶汤,我想,一个爱读书的、对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派出所长,令人敬佩,况且他又这样年轻。我猜,正因为他心中有着丰厚文化知识的润泽,有着数不清名人先哲的激励,他才能够做到这么淡定,这么平易,这么谦和的吧。
离开所里的时候,我特意在门厅墙上那个大镜匾前观赏了好长时间,那上边写的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